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蔡昉:让人工智能赋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银发经济

1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蔡昉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上作主旨演讲时表示,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老龄化、高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特征,养老保险、养老服务、涉老产业需求巨大。

“很多人说老龄化社会的抚养比会越来越高,社会养不起这些老年人,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在制度合理建设下,人工智能会推动赡养生产率大大提升,远远跑赢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长速度。”蔡昉建议,以制度建设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

在需求侧,蔡昉提到,劳动年龄人口因承担养老保险缴费、家庭养老责任和预防性储蓄三重负担,消费能力受到抑制;而老年人群体则因收入有限,消费意愿与能力双双偏低。人工智能应致力于提升各年龄段人口的消费能力与意愿。

蔡昉提到,有人担忧老龄化加剧会导致“养不起”,但数据显示,2035年前我国赡养生产率年均增长5.6%,高于老年人口抚养比4.6%的年均增速;若人工智能能像国际智库预测的那样,使我国GDP提升20%,赡养生产率年均增速将超7%,完全能跑赢老龄化进程。他认为,关键在于通过制度设计,让人工智能赋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银发经济,既可提高赡养生产率,扩大养老资源,又可提高分享水平,让生产率增长的成果被全体居民包括老年人共享。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潘福达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xMGRrRfRmFI4ILipjccCn_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