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国内模拟芯片行业在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呈现“集体增长、内部分化”的鲜明特征。在下半年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10家代表性模拟芯片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勾勒出行业营收、利润、研发等维度的真实图景,既显露头部企业韧性,也暴露行业回暖下的竞争态势。
营收格局稳健,整体呈增长态势
2025年三季度,10家模拟芯片厂商合计营收达70.87亿元。
高增长阵营中,杰华特以71.18%的营收同比增幅领跑,思瑞浦、纳芯微分别以70.29%、62.81%的同比增速紧随其后。这类企业的增长逻辑,往往源于在高端模拟芯片领域的技术突破,以及行业普遍回暖。例如杰华特,其重点投入的计算、汽车等领域产品逐步实现规模化量产,使得营收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事实上,其近年来保持稳定扩张,营收已连续7个季度正增长。而纳芯微,同样对汽车电子、泛能源领域、消费电子等板块景气度表示看好。
南芯科技以40.26%的营收增速位列第二梯队。其消费电子业务占比较大,在包括Display、BMS、AC-DC、无线充电管理等领域均较快成长,同时其汽车电子、工业类等领域的产品继续延续增势。而下半年又是消费电子传统旺季,随着各消费电子头部客户的新品发布,南芯科技下半年整体有望进一步成长,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引擎。
图/集微网根据上市公司财报整理
此外,圣邦股份、上海贝岭、英集芯分别实现13.06%、14.01%、15.28%的营收增长。其中,圣邦股份作为国内模拟芯片“龙头”,产品全面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领域,市场基本盘稳固,凭借规模化优势实现营收稳步增长;上海贝岭充分发挥产品系列丰富、齐全优势,不断推出和持续完善重点市场领域的应用方案和配套产品组合,支撑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英集芯在投资成都蕊源半导体后,已显现协同效应——其投资有利于将蕊源DC-DC 产品引入其现有的消费电子头部客户,丰富产品矩 阵,并助力其快速切入工业控制、网络通信、安防监控等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天德钰营收同比下滑23.58%,成为10家企业中唯一营收负增长的模拟芯片厂商。就业绩短期波动,天德钰表示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市场变化较大,受关税影响第二季抢出口提前出货营收较高,第三季营收回落,跟去年的营收逐季上涨形成反差所致。
盈利分化显著,头部业务竞争激烈
三季度,10家模拟芯片厂商合计归母净利润3.46 亿元,扣非净利润1.7亿元,利润表现的分化程度远超营收。
圣邦股份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34.02%;艾为电子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37.93%。此外,南芯科技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2.82%(或受研发高投入影响);思瑞浦归母净利润0.60亿元,英集芯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25.09%。
图/集微网根据上市公司财报整理
三季度,10家厂商合计研发投入11.84 亿元,研发投入的规模与方向,折射出企业对技术迭代的认知与布局差异。
高投入、高占比选手中,杰华特研发投入2.58亿元,同比增长52.19%,研发占营收比34.20%;纳芯微研发投入2亿元,同比增长13.55%,研发占营收比23.80%;晶丰明源研发投入1.04 亿元,同比下滑4.18%,研发占营收比27.02%。
集微网注意到,杰华特长期保持高投入研发,认为模拟赛道兼具长周期特性和持续增长潜力,其竞争核心正从单一的产品能力 转向平台化技术能力、生态系统以及定义产品能力的综合较量。数据显示,杰华特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54%至 6.79 亿元。
高增长厂商中,南芯科技认为:“随着国内模拟芯片竞争进入‘决赛圈’,行业头部之间业务竞争加剧,需保持高质量研发投入。”艾为电子则有意将资源更多投向研发环节,以便聚焦于高价值产品的开发与优化;思瑞浦、天德钰、英集芯则根据各自细分领域的技术迭代节奏,保持研发投入的连续性。
具体看,南芯科技研发投入1.76 亿元,同比增长51.32%,研发占营收比19.38%;艾为电子研发投入1.64 亿元,同比增长21.04%,研发占营收比20.28%;思瑞浦研发投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1.71%;天德钰研发投入0.51 亿元,同比增长11.04%;英集芯研发投入0.80 亿元,同比增长2.23%。
从研发投入的同比变化与占比变化看,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呈增长态势。南芯科技、艾为电子、天德钰的研发占营收比同比正增长,研发投入的增长快于营收增长,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提升;纳芯微、杰华特、思瑞浦、英集芯、晶丰明源的研发占营收比同比下滑(其中部分企业因营收高增导致占比被动下滑)。
2025年三季度的模拟芯片行业,是分化中孕育机遇、挑战中暗藏希望的一个季度:一方面,不在少数的模拟芯片厂商希望凭借技术、规模优势拉开差距;另一方面,研发投入的力度与方向能否在未来行业洗牌中立足,甚至直接转化为竞争力,有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