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总有些小门小派,一时兴起想在大佬过招时插一脚,结果发现自己的胳膊还没人家大腿粗,最后只能讪讪一笑,拱手抱拳:“误会,全是误会。”
最近荷兰政府就上演了这么一出。
还记得上个月他们意气风发地以“经济安全”为由,从中资母公司闻泰科技手中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颇有几分“江湖规矩我来定”的豪情。谁知转眼到了11月7日,荷兰政府就改口说准备暂停控制令,打算把控制权还给中方。
这变脸速度,堪比川剧。
那么问题来了:荷兰为何前倨后恭,最终选择了妥协?
第一,疼了。
荷兰这一招“夺权”,中国随即暂停了相关芯片出口。安世半导体总部虽然在荷兰,但产品大多要运到中国进行封装测试后再交付全球客户。中国这一出手,直接点中了穴位。
本田汽车已经公开承认因此削减产量,加拿大工厂的思域和CR-V产量直接腰斩,北美年产量预计减少11万辆。这只是冰山一角。博世、奥莫维奥这些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也都眼巴巴等着芯片下锅。
全球汽车制造商集体焦虑,若不尽快解决,生产线就得暂停。这压力层层传导,最后全堆在荷兰政府门口。
这就好比一个小帮派扣了过路商队的货,本以为可以讨点好处,结果发现整个江湖的商路都因此堵塞,各路豪杰都来找他算账。疼不疼?当然疼。
第二,慌了。
荷兰这一出戏,原本可能不是独自编写的剧本。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联合盟友对华进行科技限制,荷兰的光刻机巨头ASML就一直处于这场漩涡的中心。荷兰政府出手管制安世半导体,很难说没有向某个大国递投名状的意味。
但真当中国出手反制,供应链骤然紧张时,那个暗示荷兰“往前冲”的大哥却远远站着,既不能帮荷兰解决汽车芯片的短缺,也不能替欧洲车企承受停产损失。
上周的中美领导人峰会过后,气氛明显转变。荷兰紧接着就与中国展开了“建设性”对话。这时间点,这节奏,精妙的像经过精心排练。
说白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跳得太高,冲在前头,往往最后会发现——棋子终究是棋子,随时可能被放弃。现在回头,还算及时。
第三,悟了。
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现在说“相信未来几天内,从中国运出的芯片将能顺利送达安世半导体的全球客户手中”。这话里透着轻松,也透着觉悟。
什么觉悟?就是在全球化的江湖里,大家都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安世半导体的芯片虽小,却卡住了汽车制造的大动脉。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早已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荷兰的“退一步”,不是投降,而是认清现实——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特别是自己的利益。
纵观这场风波,更像一堂生动的国际关系课:
小国要有小国的自觉,可以在大佬之间灵活周旋,但千万别真把自己当主角。否则,戏份越多,摔得越重。
如今荷兰选择搁置管制令,恢复中方的控制权,是明智之举。这不是认输,而是明白了江湖的真正规则——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合作远比对抗划算。
最后,想起金庸先生笔下那些总想搅动风云的小门派,往往闹腾得越欢,结局越惨。反倒是那些懂得审时度势的,能笑到最后。
荷兰这次的“放手”,堪称一场合格的“棋子自我修养”。毕竟,江湖路远,谁都不想早早领盒饭,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