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荷兰总部拒绝供货,不愿恢复中国籍CEO职务,还要求付采购费?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5日晚间,欧洲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称,由于中国子公司不再按照既定的公司治理框架运作,并且无视全球管理层的指示,再加上拒绝付款,公司已暂停向中国的工厂供货,并否认张学政恢复CEO职务。

这一事件暴露了这家陷入困境的汽车晶片制造商的内部纠纷,更反映了跨国企业治理中的深层次矛盾。

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以约340亿元收购该企业,试图借此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荷兰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接管企业,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逐渐落入荷方手中。

荷方撤换了中国籍CEO,换上听命于荷兰和美国的外籍高管,并试图通过种种手段与中国子公司划清界限。

这次争端中,荷方不仅强行要求采购费用,还指责中国子公司违反全球治理框架,擅自使用企业印章并发送未经授权的信函。

面对荷方的强硬态度,中国子公司启动多套预案以应对危机。

首先关于所谓的采购费,完全是荷兰安世颠倒黑白的说法。

按照中国子公司安世中国发布的声明来看,反而是荷兰总部倒欠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

其次,安世中国指出,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再制品库存,并通过国内晶圆厂实现部分晶圆的本地化供应。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子公司与国内晶圆厂上海临港鼎泰匠芯的交易额达6.04亿元。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对荷方供应的依赖,也增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韧性。

这一事件的背后还涉及更深层次的国际博弈。

荷兰作为美国的盟友,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政策往往受到美国的影响。

通过控制安世半导体,荷方试图限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同时确保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然而,中国子公司通过供应链本地化的努力,正在逐步打破这一局面。

随着国内晶圆厂技术的进步和产能扩张,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性和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这一争端还暴露了跨国企业治理中的复杂问题。荷方指责中国子公司违反治理框架,但其接管企业的行为本身就存在争议。

跨国企业的治理应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尊重各方的合法权益。然而,荷方通过行政手段接管企业,并拒绝恢复中国籍CEO职务,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

未来,中方或许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推动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企业治理规则。

安世半导体事件不仅是企业内部矛盾的体现,更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

在全球半导体领域,中美欧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国子公司通过供应链本地化的布局,正在为自身争取更大的战略主动权。未来,这场争端将如何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否借此机会进一步提升独立性?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Sx07HcBLLpw7KOEnSV4mmc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