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角色反转!“猎人”变成了“猎物”...

近日,一国际黑客组织宣称,以极低的攻击成本成功获取了超过2.2万份美国政府官员详细档案,其中包括大量美国家安全局(NSA)、联邦调查局(FBI)等核心情报部门人员信息,在网络安全界引起广泛关注。

因“棱镜门”等网络监听窃密事件而臭名昭著的美国情报机构,如今反遭“开盒”,再次说明精于网络攻击的“猎人”,也有可能遭受“潘多拉魔盒”的反噬。

美国情报安全系统的“奇耻大辱”。

今年10月,黑客组织联盟“Scattered LAPSUS$ Hunters”利用云服务巨头“赛富时”(Salesforce)的安全漏洞,通过诱骗“赛富时”客户登录伪造的应用页面,成功窃取了相关账号密码。

随后,黑客直接“合法”登录所有未开启双重验证措施的系统,顺利获取了海量数据,主要是分散在不同文件中的姓名、邮箱、分机号、部门备注等基础信息。

黑客通过比对不同机构、不同时间的零散记录,结合邮箱格式、团队标记等线索,从庞杂数据中耐心“淘金”,最终成功还原出高达2.2万份美国政府人员档案,包括美国安局、联调局、国土安全部、国防情报局等核心情报部门,以及美国空军、航空管理局等军政要害部门,同时还有涉及760家科技、金融、航空等企业的15亿余条数据。

黑客组织联盟Scattered LAPSUS$ Hunters。

从网攻过程来看,黑客组织并非依靠技术的迭代升级,而是通过利用平台漏洞、盗取账号密码等常规手段,轻而易举地窃取了大量涉密数据,以极低成本完成了对顶级情报人员信息的“精准狩猎”。

这次“开盒”事件波及了美国多个情报安全核心部门,对情报人员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美国情报机构的全球威信造成沉重打击,是美国在数字化时代遭遇的一次重大网络安全挫折。

当前,全球网络攻击窃密呈现出领域广、烈度高、手段多、防范难等特点,各国军政部门、情报机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都是网攻的“高价值目标”。

一旦网络安全、信息保密等工作出现薄弱环节,攻击者就有可能乘虚而入,窃取大量涉密敏感信息或者制造极具破坏性的恶性事件。

“黑客帝国”难逃网络攻击的反噬。

此次“开盒”事件表明,网络时代“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

即便是身为“黑客帝国”、坐拥先进网络技术的美国,也防不住各类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网络攻击。

具体来看,四方面因素推高了美国情报安全机构的网络风险系数。

云服务依赖的“安全困境”。

过去十年,美国联邦政府大力推行“云优先”战略,但其背后潜藏着巨大风险。

一方面,云服务的“基础设施共享”与“标准化接口”模式,与情报工作的“最小权限”“纵深防御”原则存在天然冲突。

另一方面,云服务的“责任共享”原则存在致命弱点,平台方将安全责任过度下放给所有用户,由于大多数用户缺乏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很容易出现防范漏洞和薄弱环节,加剧整个安全防护体系被“撬开”的风险。

痕迹溯源的“技术反噬”。

美国安局等情报机构虽然大量运用匿名租用境外服务器、使用傀儡主机等方式掩盖网络攻击痕迹,但却无法擦除每一次设备接入、信息传输、攻击操作留下的数据痕迹。

专业对手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获取敏感数据,借助人工智能工具,与公开信息、活动轨迹等开源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就能够对美国情报人员的网络攻击活动进行溯源。

信息服务外包的“策略风险”。

去年,美国政府发布《联邦风险和授权管理计划现代化》备忘录,将大量政府运营系统的升级工作外包给“赛富时”等供应商,意图加快推动办公现代化。

但把国家要害部门组织架构、人员信息等敏感数据托管于市场化平台,将平台的控制权下放给外包企业的做法,极易使国家安全受到“利益至上”“责任转嫁”等商业逻辑的侵蚀。

此外,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也致使核心数据高度集中,内部通信、人员信息等关键数据容易被系统性“一网打尽”。

位于芝加哥的“赛富时”大厦。

重攻轻防的“资源错配”。

美国情报机构长期抱持“猎人”思维,只重视“狩猎”,却忽视了“守家”,最终酿成大患。

美国安局作为美国最核心的“网络战”机构,自恃拥有网络技术优势,在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上存在侥幸心理,“灯下黑”的问题较为突出。

同时,美国情报机构资源和力量长期向“进攻端”倾斜,“防御端”客观上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矛尖盾薄”的困境。

这次对美国情报界的大规模网络“开盒”事件,暴露出了美国情报安全机构在网络架构、技术、策略、资源等方面的困境,戳破了“技术强即安全强”的假象。

美国安局大楼。

近年来,美国不断升级进攻性网络政策,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网络攻击窃密活动,肆意侵犯他国网络主权和个人隐私,严重危害全球网络空间安全。

这次“开盒”事件表明,搅乱了全球网络空间的美国自身也在“网”中。

在各种网络攻击面前,美国也没有“金刚不坏之身”,“猎人”随时可能沦为“猎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tqAXaWUkU3kyvoUstm1M6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