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伟达和韩国的三星、SK这些科技巨头达成了一笔大合作,要供应超过26万颗AI加速芯片,帮韩国搭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事儿在科技圈算是个不小的动作。
这次合作的核心很简单:用英伟达的芯片当"大脑",给韩国的制造业装上AI引擎。
三星的计划最"硬核"。他们要建一座"AI巨型工厂",一口气塞进5万多颗英伟达芯片。目的是把AI全面应用到半导体生产的每个环节——从芯片设计、生产模拟到质量检测,全靠智能算法来把关。
为了提高效率,他们还会用英伟达的技术做"数字孪生"。简单说,就是在电脑里建一个和真实工厂一模一样的虚拟模型。这样可以提前发现问题、预测设备故障。据说光在光刻这个关键环节,性能就能提升二十倍。
除此之外,三星还会和英伟达一起研发新一代的HBM4存储产品,这种存储能让数据传输更快,对AI运算来说至关重要。
SK集团的路子则更侧重"共享"。他们计划在2027年完成第一期AI工厂建设,同样部署5万多颗英伟达芯片。然后用"GPU即服务"的模式,把算力分享给旗下的SK海力士、SK电信等公司。
SK海力士能用这些算力搞芯片设计模拟,SK电信则直接建了个叫"Haein Cluster"的AI基础设施。这个设施10分钟就能启动算力环境,比以前快了几十倍,而且数据都在韩国境内处理,安全又高效。他们还打算给4万多名员工配上AI助手,让工作更轻松。
其实这几家公司早就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二十多年前英伟达刚做显卡时,三星就给他们提供过关键的存储支持。现在英伟达AI芯片用的高带宽存储,大多也来自三星和SK海力士。
这次联手不仅是企业间的合作,更贴合了韩国政府打造"主权AI"的规划,也就是建属于自己的、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体系。
从行业角度看,这种"芯片+制造+服务"的组合拳,可能会让传统工厂变得更智能。有业内人士说,这类合作说不定能重塑全球价值50万亿美元的制造体系。
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的手机、汽车等产品,可能会因为这些技术变得更先进、更好用。这场AI领域的强强联合,显然已经拉开了科技产业升级的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