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清晨,戈壁滩上的寒风刺骨,却挡不住中国航天人的热血沸腾。
那座重达数千吨的钢铁巨门缓缓开启,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在活动发射平台的承载下沿着1.5公里无缝钢轨庄严前行。这一刻,无数航天人的目光聚焦在这段特殊的旅程上,这是中国空间站建设征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与运载火箭组合体已经抵达发射区,近日便会择机发射,与空间站对接,完成航天员的轮换)
值得一提的是,这将是“天宫”空间站迎来第十批访客,所以,中国航天此次的目标,是“十全十美”!
发射场技术负责人透露,为确保万无一失,科研团队对火箭进行了16项关键技术改进。光学导航系统的全面升级和惯性测量组合冗余度的大幅提升,让这枚火箭的可靠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整个环节,可以说是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此次就连冬季恶劣天气都提前考虑在内,并有针对性地对发射场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比如发射塔架的密封性得到加强,整流罩空调系统完成改造……此外,团队还就发射台及塔架等关键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了充分的预案准备。
而这些看似细微的改进背后,正是中国航天最重要的“安心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空间站也已经为此次对接神舟二十一而做足准备,提前进行变轨,舱内三位驻留的航天员,更是在地面指令的引导下完成了多次交会对接模拟训练,静候新伙伴的到来。
(比起中国天宫,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却濒临解体,气体泄漏等故障层出不穷)
事实上,这场太空会师,不仅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将完成新一轮人员轮换,更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着常态化运行迈出坚实一步。
就拿日前那场庄严的誓师动员大会来说,光电技术部、测控技术部等各专业代表集体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发射场上空回荡。
在升旗仪式中,全体航天人齐声朗读《航天誓言》,重温初心使命。这种仪式感不仅凝聚着团队力量,更蕴含着中国航天事业特有的精神。
正所谓一家欢喜一家愁,中国在这边为神舟二十一号发射预热之际,美国这边却以陷入忧虑。
毕竟按照时间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距离退役又近了一步。据悉,国际空间站早应该在2024年就退役了,但由于NASA的极力反对,最终延长至2030年。而这就意味着,美国必须在这一天到来前,先找到下一个接替者,以确保航天地位不被动摇。
出于担心,美国还盯上中国“天宫”,扬言若不让美国加入中国空间站,他们将有权利击落。但有一点不能忽视,一切均属于美国咎由自取,被“沃尔夫条款”限制住合作脚步。
(美国初创公司Vast计划打造Haven-1空间站,一旦成功,这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空间站)
当然,美国也做了两手准备。
美国初创公司Vast提出要在2026年交付世界首个商业空间站Haven-1,并发誓要在三年内完成设计、建造和发射,期间,SpaceX猎鹰9号火箭将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帮助航天员、试验器械等进入轨道。
紧跟着,该公司还公布了后续的Haven-2计划,预计在2028年发射并与Haven-1对接,最终目标是到2032年通过模块扩展超越现有国际空间站的能力。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
Vast公司成立于2021年,在这番豪言壮志之前,几乎没有涉足过航天领域,况且,Haven-1的发射时间也从最开始计划的2025年8月推迟到2026年5月。
尽管该公司公布的模块加压测试结果符合美国宇航载人航天器标准,但要在如此短时间内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在浩瀚宇宙中,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从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一号,每一步都凝聚着几代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
总之,这片广袤星空将见证,中国航天事业必将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