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强夺中企资产,中国断供+稀土双封锁:安世中国独立反击,阿斯麦光刻机要停产?
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连发两道重磅禁令: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和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分包商出口关键部件。这一系列反制措施直击全球产业链核心环节,让荷兰政府陷入慌乱。荷兰经济事务大臣紧急请求与中国协商解除制裁,但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博弈——美国试图通过荷兰打压中国企业,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如今,安世中国宣布独立运营,与荷兰总部彻底切割,这场全球产业链的博弈正逐步升级。
今年6月,荷兰政府在美国施压下要求安世半导体更换中国籍CEO,并强行接管中企已完成收购的安世半导体资产。这种行为不仅违反国际商业规则,还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更令人愤怒的是,荷兰总部冻结了安世中国团队的账号,并拒绝支付薪资,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彻底控制这家中企的优质资产。荷兰的真实意图不言自明:既是向美国纳投名状以换取制裁豁免,同时夹杂着自身私利,妄图将安世半导体彻底留在本土。
面对荷兰政府的强夺行为,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禁止安世中国分包商向荷兰总部出口关键部件,同时升级稀土出口管制。稀土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核心原材料,中国的稀土出口占全球市场的70%以上。这一举措不仅让荷兰半导体产业链陷入困境,也对美欧相关产业链造成深远影响。例如,阿斯麦的光刻机生产因稀土短缺而面临停产风险,美国汽车制造业也因芯片短缺导致生产中断。
在此背景下,安世中国宣布独立运营,并发布员工信强调“安世中国是中资企业,不必执行外部指令”。这一决定标志着安世中国与荷兰总部的彻底切割,同时也让荷兰总部的运营陷入困境。这不仅是中国企业捍卫自身权益的体现,更是对荷兰政府强夺行为的有力回击。
此次事件表明,国际商业环境中的政治干预和强夺行为正在加剧。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面临严峻挑战,若荷兰政府的行为得逞,将为其他国家效仿提供示范。中国不仅需要通过稀土管制和断供措施打击荷兰的经济利益,还需通过国际法律途径捍卫中企的合法权益,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同时,中国需加大对半导体、稀土替代材料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提升自身的产业链韧性。
荷兰事件不仅是对中国企业的挑衅,更是对全球商业规则的挑战。中国通过强硬反制措施展示了自身的产业链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化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场博弈中,中国不仅捍卫了自身权益,还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话语权。未来,中国需继续提升产业链自主研发能力,确保在全球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这不仅是对荷兰的回应,更是对全球商业规则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