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柯洲,笔记侠创始人。今天,有个令人悲痛的消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去世,享年103岁。这位被称为“爱因斯坦之后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的智慧老人,安静地告别了他深爱的物理世界和牵挂一生的中华大地。你可能不是物理专业,但一定听过他的名字。为什么这位百岁老人的离去,值得我们每个人停下来,思考片刻。他到底有多厉害?用最直白的话说:杨振宁是物理学界的“顶级王者”。1957年,他和李政道一起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但这只是他成就的“冰山一角”。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这个理论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它就像是物理学的“骨架”——后来半个多世纪的粒子物理研究,基本都是在这个框架里添砖加瓦。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基于他的理论得来的。这就像他发明了数学里的“乘法口诀”,后面的人用这个口诀解决了一道道难题。杨振宁的人生,有几个关键选择特别值得思考。第一是学术巅峰期留在美国做研究。 这其实很好理解——当年的中国,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他留在最好的环境里做最前沿的研究,是对人类科学最大的负责。第二是晚年毅然回到中国。 2003年,81岁的他卖掉美国的房子,回到清华园。他不是回来养老的,而是回来干实事的——亲自给本科生上课,组建高等研究院,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杨振宁的回归,是中国科学界的幸事,也是实实在在的推动:他主持组建的清华高等研究院,亲自指导年轻学者,帮他们找准研究方向。更重要的是,他树立了一个榜样:顶尖科学家应该如何回馈自己的祖国。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杨先生有一句座右铭:“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这八个字,在今天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特别有启发意义。他说的“拙”,不是笨拙,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他说的“朴”,不是简陋,而是回归本质、抓住核心。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的做事态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聪明”。杨先生曾经说过:“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了很远很远,现在又回到了起点。”杨先生的一生,通过深邃的眼光,宏伟的设想,孤独的奋斗,“建立起一个难以想象的美妙体系,这是一次纯粹的创造。”(杨先生评价爱因斯坦)真正的榜样,永远不会真正离开。 他的精神,会继续照亮后来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