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珍·古道尔:她没读过大学,却改变了科学界

大家好,我是马里奥。

今天早上,一则消息传来,影响了几代人的科学家、传奇动物学家、联合国和平使者珍·古道尔,于美国巡回演讲途中去世,享年91岁。

就在不久前,纪录片《十三邀》还邀请到她来做客,是她难得在中文媒体上的深度对话。

「战斗」,是珍古道尔一生的关键词,并将其践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个凭借发现登上了《国家地里》却被人说只是因为「腿很美」的女性,这个没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局外人」,这位用爱和名字打破人与大猩猩壁垒的行动者,凭借一己之力,用对生命的最纯粹的敬意,打碎了一条条困住自己的锁链。

她留给这个世界的,远不止是科学发现,而抚慰了很多人焦躁的内心——

与其抱怨,沉溺于无力感,不如用「平静的决心」投身行动。

把偏见当成燃料烧掉

在十三邀的采访里,珍·古道尔笑着提起了一件事:

当时,她登上了《国家地理》的封面女郎,有人说这是因为她的腿又长又美,完全忽视了她的科学发现。

她却不生气,而是笑着说,我能从《国家地理》拿到经费(继续研究),那么我要谢谢的我腿,「这真是一双好腿」。

她在公众视野出现时,总是笑眯眯的,目视前方,下颚绷紧,从不为偏见投入过多的精力,从不自证,而是把目光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她的故事,并非始于实验室或大学讲堂,在她的自传里,她反复提到童年时期对动物「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等待研究发现所必需的耐心」。

她有一个著名的童年故事:「我最早的记忆之一,是曾经在一个闷热的鸡舍里藏了5个小时,就为了去观察一只母鸡如何下蛋。」

小时候父亲送给她一只玩具黑猩猩「Jubilee」,成为她的好朋友,她从小就对动物故事深深着迷,尤其喜欢《人猿泰山》和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的《丛林之书》,在她心中种下了前往非洲的种子。

当时的女孩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去上大学,会直接工作,毕竟剑桥也是直到1970年才开始悉数招收女生。还有剑桥第一批女学生回忆,当时入学时候还有男生说「世界末日要来了」。

出生于1934年的珍·古道尔毕业后做过秘书、护士等「适合女性的工作」,单她从没放弃去非洲的愿望。

1957年,她她终于攒够了旅费,前往肯尼亚拜访一位朋友,也由此结识了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

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利基当时正在寻找一位合适的人选去研究野生黑猩猩,他认为研究现存的类人猿能为早期人类行为提供线索。

而利基看中古道尔的就是她身上的好奇心和耐心。1960年,古道尔前往了坦桑尼亚的贡贝溪国家公园,自此开启她长达六十年、举世闻名的黑猩猩研究。

后来,凭借她在贡贝的发现,她获得了无需学士学位即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特殊批准,也是剑桥历史上第八位获得此项特殊批准的人。

可想而知,一个女性,还是一个没有本科学位的学术界「局外人」去做动物研究会遭到多少质疑和争议。

但古道尔从不退缩,而是像上文提到的「一双好腿」事件一样,把偏见当成了燃料焚烧掉,走出自己的路。

「我们也没那么聪明」

珍·古道尔常被提起的一件轶事,就是要给猩猩取名字,而这在当时的科学界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当时的理念看来,动物是跟人类完全不同的群体,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样本。但是她却看到了动物身上与人类的相似性。

英文里有个词「Name it」,当你命名了一个物品或事件,就在世界上有了存在。自从这些黑猩猩们都有了名字,也像人一样有了个性。

她将自己的观察写成日记,记录他们的情感,被很多人认为这是对科学客观性的侮辱。

但她却反问:「如果我给它们编号,我是在否定它们的独特性,否定它们彼此之间的强烈情感连接。如果我不以‘珍妮’的身份去接近它们,我又如何能走进它们的世界?」

在她的诸多发现中,最改写人类自我认知质疑的,就是关于「工具使用」的发现。

当时她发现一只名为大卫灰胡的大猩猩,从草丛中摘下一根细长的草茎,小心翼翼地将叶子捋掉,然后将光秃秃的草茎伸入蚁穴中「钓」出白蚁来吃。

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使用」工具,更是「“制造」工具。

彼时,人类对自身的最骄傲的定义之一,是工具制造者(Homo faber),这是我们与动物最为本质的差别之一。但古道尔的发现,直接拆解了人类自诩的独特性的高墙。

她将这个发现报告给利基,后者听完,激动地留下了一句最著名的话之一:

“Now we must redefine man, redefine tool, or accept chimpanzees as human.”

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人’,或者重新定义‘工具’,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很多人说,古道尔用一生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她真正关注了一个群体,改善了世界对他们的认知和他们所在的处境。

做了时间的朋友,她捕捉到了许多宝贵的细节:

家族传承:她观察到黑猩猩母亲会教导幼崽使用工具、社交礼仪和捕食技巧,这种文化在一代代中沉淀、变异和消亡。

社会政治:她看到了黑猩猩族群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联盟与背叛,著名的贡贝黑猩猩战争持续四年之久,充满了伏击、屠杀和领土扩张,其残忍程度不亚于人类的历史战争。

共同人性:她记录了黑猩猩的出生、成长、恋爱、衰老和死亡。她看到一个幼崽如何因为母亲弗洛的去世而抑郁绝食,这份哀恸与人类何其相似。

她发现,人类的善良、爱和理智,并非独有;人类的残忍、战争和黑暗,也并非独有。

她不再只是一个动物学家。她成为了一个人类哲学家。她的工作不再是划分物种,而是向人类递来一面镜子:我们与它们,共享着同一片情感和理智的灰色地带。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跨越物种的爱呢?

行动中的希望

珍·古道尔后半生的使命,从贡贝的荒野延伸到全世界。

她意识到,如果人类的贪婪和破坏不停止,黑猩猩和其他物种都将无处可逃。于是,她从一个研究者,变成了一位全球行动家,每年有300天在奔波布道希望。

前段时间,她参加了《十三邀》。许知远带着知识分子对社会、历史和未来的怀疑与迷茫向她频频发问,而这位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生态环境恶化、亲眼目睹物种灭绝的老人,散发出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行动中的希望。

当许知远问及她如何在目睹世界如此多的黑暗后,还能保持乐观时,古道尔的回答极其简单而有力:

“我的希望不是来自对未来的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四个支柱:

人类的心智(The Human Brain):只要人类能运用智慧,找到解决方案,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大自然的韧性(The Resilience of Nature):即使在最残酷的破坏后,大自然依然有着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

年轻人的力量(The Power of Youth):孩子们还没有被体制固化,他们充满热情,是改变世界最强大的力量。

不屈不挠的精神(The Indomitable Human Spirit):那些在绝境中依然不放弃、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她还创立「根与芽」(Roots & Shoots),让孩子们从小理解,我们每个人就像泥土里的“根”,虽然微小,但只要向上生长,就能发出“芽”,最终形成一片森林。

就像她一直在说:知识固然重要,但同理心和行动力,才是真正定义一个人的核心价值。

珍·古道尔虽然离去了,但她所留下的遗产,将成为指引不少人重回内心的灯塔。

今天,我们也为读者们推荐一套书和两部纪录片,希望你也能从中找到「平静的决心」,和行动的力量。

纪录片:《珍妮》

这部由国家地理出品、屡获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是了解古道尔传奇一生的绝佳入口。它使用了大量尘封了半个世纪的珍贵影像资料,让观众仿佛回到了1960年代的贡贝河。

纪录片:《珍古道尔,点燃希望》

在名声之外,珍·古道尔也是一位奶奶,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她的孙子孙女将在片中谈到自己对奶奶的印象。珍认为年轻人才是未来,于是创立了根与芽组织,让年轻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珍不仅保护黑猩猩,也关心人类。

书籍:《丛林之书》

珍·古道尔从小就爱看的书,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畅销世界的代表作,在世界清晨讲给成人和孩子听的童话,都是一篇篇关于丛林的故事。

——谷雨星球祝节日快乐——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3Qrm19KMp74mRU4xVB73ub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