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加入盐,冰就可以发电!

用冰发电

寻找可再生、可持续且低成本的能源,是当今社会最紧迫的挑战之一。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尝试从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中获取能量。相比之下,人们几乎很少试图从冰中获取能量,因为冰既不像流水那样具有巨大的动能,也不具备压电性(无法在压力下发电)。

因此,尽管地球表面约有10%被冰覆盖,但“冰能”至今尚未被开发。不久前,西安交通大学的科学家与合作者在《自然·物理》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冰在弯曲时可以通过挠曲电效应产生电能。但可惜的是,纯冰的挠曲电系数仅为1~10nC/m,这一数值虽然足以影响某些自然现象,却远不足以支持机电器件的应用。

不过,在最新发表于《自然·材料》的研究中,这一团队发现,只需在冰中加入氯化钠(NaCl),就能让冰的挠曲电系数提升三个数量级。这一发现让我们离“冰能发电”的愿景更近了一步。

隐藏于所有固体中的秘密

挠曲电效应指的是非均匀机械应变与电极化之间的耦合,存在于所有固体中,但通常微弱到难以利用。过去,科学家为了能显著提升挠曲电效应,将目光集中在特殊氧化物、复杂纳米结构或软聚合物上。虽然有所进展,但提升幅度有限。

而最新研究的突破点在于一种最简单的材料——冰。研究人员发现,加入日常食盐后形成的“盐冰”,在弯曲时表现出与高性能压电材料相当的挠曲电效应。研究人员将这种挠曲电效应的增强,归因于“挠曲流电效应”。

冰川学家早已知道,在0°C以下,掺盐的冰晶粒周围会形成只有几纳米厚的盐水薄层,这些薄层交织成复杂的流体网络。当冰板弯曲时,静水压力会把盐水从受压的内表面推向受拉的外表面。反向的弯曲则让盐水倒流,离子分布随之反转。

当冰板向上弯曲时(上图),静水压力会将晶界中的盐水从受压的内侧推向受拉的外侧(红色箭头)。在流动过程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分离,在冰壁上留下相反的表面电荷。由此产生的电压驱动电子(e⁻)通过外部电路。当冰板反向弯曲时(下图),盐水流动方向、离子分布及外部电流的方向均发生逆转。(图/X. Wen et al. / Nature Materials)

这种由压力驱动的离子流会形成流动电流:离子的运动速度超过了固定在冰壁上的表面电荷,导致净电荷失衡,从而在冰板两侧形成电压。由于这里的挠曲电信号源于流动电流,因此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称为挠曲流电效应。

根据模型预测,挠曲电系数会随着盐水层增厚、晶粒变细、盐水黏度降低而增大,而这些条件都会随着盐含量的提升而得到满足。

实验验证:盐冰的电学性能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制作了一系列“盐冰电容器”。他们往冰里加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从0%到25%不等。其中还包括了两个熟悉的配比:0.9%的“生理盐水”和3.5%的“海水”。

这些样品都是由许多小晶粒组成的多晶结构。且实验表明,随着盐分的增加,晶粒会越来越小:纯冰的平均晶粒大小大约是91微米,而在盐分高达25%的盐冰中,晶粒已经缩小到4微米左右。

为了测量盐冰的电性能,研究人员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由于于氯化钠–冰系统在−21.1°C以上会变成“半冰半水”的状态,因此所有测试都是在−22℃ ~ −100°C的范围内进行的。

实验测得的结果与预测吻合:在氯化钠浓度为25%、测试温度−22°C的样品中,挠曲电系数达到约3µC/m,比纯冰高出约1000倍,接近工程化挠曲电复合材料的水平。

冰做的发电器件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把“会发电的盐冰”,转化成了真正的发电器件。他们将盐水冻结成两种形状:一种是截锥体,另一种是细长的弯曲冰梁。

截锥体(上)和细长的弯曲冰梁(下)在被挤压时产生电输出。(图/X. Wen et al. / Nature Materials)

实验结果显示,截锥体在挤压时能产生电信号,而那根弯曲的冰梁表现更为惊人:仅0.7毫米厚的冰梁在弯曲时,就能输出堪比目前最顶级的压电材料所输出的电信号。

更难得的是,它的制作过程极其简单:只需要把盐和水混合,倒进模具里冷冻起来即可。整个过程既不涉及稀缺原料,也不会产生有害废料,成本也非常低。

而且,如果器件破裂了,还可以通过加热融化、重新混合、再次冻结,轻松实现回复如新。

潜在应用与未来展望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这种“盐冰发电机”有望应用于多个场景。例如,它们为在寒冷极地制造低成本的传感器和能量采集装置提供了可能。

不过,这一突破也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约10⁵次),其性能会出现衰减,整体输出将会将至原本的1/4。此外,温度是最大的限制:一旦盐水层在低于−70°C的温度下冻结,这种挠曲电效应就会消失。这限制了它在深空的应用。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挠曲流电效应”并不仅限于冰。在高温陶瓷、骨骼等许多含液体的多孔材料中,也可能出现类似现象。如果能加以利用,人类就能在更多环境里收集能量。

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原本再普通不过的冰,通过一点点盐的调配,就能变成高性能的“发电机”。这提醒我们:巨大的科学突破,有时就隐藏在最寻常的角落。

#参考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5-0233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5-02328-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25-02995-6

#图片来源:

封面图&首图:Joy Ru / Unsplash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npAC9ttoGL_ZhKBdFkQfrf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