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近在做的ERP实施项目碰上了一些思维局限性带来的麻烦:
现在这个项目是将公司的旧版ERP系统升级为新版ERP系统,因为新旧系统时间跨度较大,所以系统在各个层面的改变都比较大。而且这个公司的员工忠诚度比较高,很多骨干都是在公司工作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员工所以他们提出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需求:
1.基本上所有操作界面栏位/操作方式/方法都要改成和原来的旧系统一致。
其实新版系统的大部分操作方式/方法比原来更方便更人性化,不然我们也没必要去改进。提出这种需求除了一部分是为了适应公司的特殊情况外,其它的应该都是惯性思维惹的祸,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操作方式/方法,不愿意去尝试接受新的事物,这样他们自己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都将受到影响。
2.要求ERP系统中所有物料的查询/录入都以他们多年形成的特定称呼为标准,而不是以物料的编码为标准。正因为他们在公司呆得太多,所以只知道这一种运作模式,不知道正确或先进的运作模式应该是怎样的。所就思维僵化,把这种落伍的模式作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企业的信息化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编码系统支持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最后只能采取折衷的方法,系统内部以物料编码作为唯一识别标志,但人机界面以他们的特定称呼作为查询/录入的标准。
3.经常出现A部门要求往左,B部门要求往右的情况,而且很难协调,都坚持要按各自的要求去实现。还有更离谱的:在某个界面,不管是否用得到,都要求将相关数据一次性全部调出来。我们跟他解释:这样做可以实现,但数据量太大操作时速度会很慢。他的回答是:必须按我的要求改,且速度不能慢,那是你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不管。我简直是无语,这就像让一个载重十吨的卡车拉50吨的货,而且时速不能低于200公里一样可笑。这些都是思维的所站的高度和角度的问题,没有全局观念,只从本人/本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仔细分析发生以上情况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站的角度/所掌握的知识使他们的思维受到了约束和限制。人的思维都会有局限性,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都会受所处环境/性格/知识面/世界观/人生观/思维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连孔明先生都有“诸葛一生唯谨慎”之憾,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虽然思维一定会有局限性是客观事实,但不能把这个事实作为不去改进思维方式的借口。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保持“几十年一惯制”,那这个人的思想就会僵化,就会失去创造力,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每个人都这样,那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这个国家/民族也就失去生存的条件和进步的空间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些尝试:
1.有意识让自己去不同的环境下锻炼,多些经历。所谓见多识广,当你经历多了,就知道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案。这样当你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想除了现在走的这条路之外还有几条路可以到达同样的目的地。而且因为你一直在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你易于接受新的东西,不易受思维惯性的约束。
2。兴趣爱好范围不要太狭窄,多接受各种信息,扩大知识面。比如读书可以将各方面的书籍都浏览一下,而不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又如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可以作一般性的了解,而不是完全不接触。
3。对新事物抱着开放的态度,多些包容,不要轻易否决。可能这些新事物违反你的行为准则,你不可能用它来替代你原来的行为准则,但何妨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呢?因为在多元化的社会里,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共道德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样有利于保持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少些个人性格/人生观/世界观所造成的影响。
4。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多些逆向思维/换位思维/发散思维。比如正向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能不能朝相反的方向想想呢?又如在决定一个方案之前,能否站在对方或全局的角度来考虑下这个方案有什么问题?再如考虑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集中在一个点上,先想想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再从中去选择一个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