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AI是如何自我学习的

一直不太明白人工智能AI是如何自我学习的,背后原理是什么?是不是通过分析用户源源不断上传的内容去学习,今天问了一下AI,AI针对我的理解肯定了部分内容,也更正了我的一些理解误区,我发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部分:AI训练的基本原理(我的理解有一部分正确)

AI训练的本质是让机器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发现规律和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存储和复现数据。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教一个孩子认识“猫”:

1. 准备教材:你不会只给他看一只猫,而是会给他看成千上万张不同品种、不同颜色、不同姿态的猫的图片。

2. 学习过程:孩子的大脑会自己总结出猫的共同特征:有尖耳朵、胡须、尾巴、毛茸茸的等等。他学到的不是每一张具体的图片,而是“猫”这个概念的内在模式。

3. 应用测试:之后,当他看到一只从未见过的猫时,他也能认出来。

AI的训练过程与此惊人地相似:

1. 数据准备(教材):收集一个巨大的、高质量的数据集。例如,要训练一个识别猫的AI,就需要一个包含数百万张标注为“猫”或“非猫”的图片数据集。这个数据集是预先准备好的,而不是实时来自用户。

2. 模型构建(大脑):选择一个合适的算法模型(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深度神经网络)。这个模型一开始是“白痴”,它的参数(可以理解为神经元的连接强度)是随机初始化的。

3. 训练学习(上课):

· 将数据一批一批地“喂”给模型。

· 模型每次都会做一个预测(比如“这张图有80%概率是猫”)。

· 系统会将模型的预测与真实答案(标注)进行对比,计算出误差(损失值)。

· 关键步骤: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将这个误差从模型输出端反向传递回每一层,并根据误差大小来调整模型的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参数。目的是让下次遇到相同数据时,误差更小。

· 这个过程会重复数百万甚至数十亿次,直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

4. 推理/部署(考试和工作):训练好的模型会被固定下来,打包成一个应用程序(如ChatGPT、人脸识别门禁、推荐系统等),供用户使用。这时,模型本身不再学习,它只是在应用之前学到的知识来回答问题或执行任务。

第二部分:用户上传数据的作用(澄清误解)

所以,AI并不是通过实时分析您上传的数据来“学习并提升”它自己。 这是一个关键的区分。

用户与已部署AI的交互数据(您的提问、您的点击、您上传的图片)主要起到以下两种作用:

1. 用于模型推理(Application):这是最主要的作用。AI运用它已经训练好的知识来为您服务。比如,您向ChatGPT提问,它根据训练好的模型生成回答;您上传一张照片,AI识别出里面的物体。在这个过程中,模型本身是固定的、不变的。

2. 用于未来迭代和改进(Improvement):您的交互数据可能会被开发者收集起来,作为下一代模型训练数据的一部分。

· 这不是实时的学习:收集到的数据会被存储、清洗、去敏(移除个人信息),然后用于训练下一个版本的模型(比如GPT-5)。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 目的:通过用户的真实使用数据,开发者可以发现当前模型的不足(比如总是答错某类问题),从而在下一代模型中针对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 用户通常有选择权:负责任的AI公司通常会允许用户选择是否同意其数据被用于改进模型。

一个重要的例外: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

有一种特殊的训练模式叫“在线学习”,模型会在收到新数据后实时进行微调。但这种技术风险很高(容易被恶意数据“教坏”,称为“数据投毒”),且难以管理,因此绝大多数面向大众的大型AI模型(如ChatGPT、Midjourney)都不采用这种方式。它们更倾向于稳定的“离线训练”和“版本迭代”。

总结

用户数据的作用

初始训练:使用预先准备好的、海量的数据集,通过反复计算和调整参数,让模型学会数据中的普遍规律。 用户不直接参与初始训练。

日常使用(推理) 模型固定不变,利用已学到的知识为用户提供服务(如回答问题、生成图片)。 是AI服务的对象和输入,但通常不会用于实时改变模型。

模型升级:开发团队收集一段时间内的用户交互数据,经过处理后,用于训练一个全新的、更好的下一代模型。 用户数据是改进未来模型的宝贵资源,但不会改变您正在使用的当前模型。

所以,您的理解部分正确:用户数据对AI的提升至关重要,但它不是通过“实时上传实时学”的方式,而是通过为下一次大型升级提供燃料的方式来实现的。

怎么样?大家都明白了吗?您是不是最开始也以为AI是实时过去用户资料,实时学习的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5XbHUYL-zD4Y9PYhUgrnFD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