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深扒《罗小黑》里的“超能力”,大自然早就玩明白了

电影《罗小黑战记2》海报

当《罗小黑战记》的画卷展开,我们除了沉迷于小黑的软萌,更被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所折服。鹿野师姐闭目凝神,便能追踪千里之外的目标;风息意念一动,便能催生万物;而那些顶尖高手,更能展开“灵质空间”,洞察一草一木的生命气息。这些天马行空的“超能力”,构成了我们对奇幻世界最瑰丽的想象。

但这些让我们惊叹的“魔法”,其最原始、最精妙的版本,早已被一位终极“设定师”——大自然,写进了现实世界的生命密码中。今天,就让我们暂时放下对动漫的迷恋,转头看看现实,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神奇动物”,真的就在我们身边。

地球就是它们的地图

电影《罗小黑战记2》剧照

在《罗小黑》中,鹿野师姐那份与自然融为一体、感知万物的“寻踪术”,仿佛是森林女王与生俱来的魔法。然而,这看似神奇的功能在现实世界中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真实蓝本。无数生灵早已将地球本身变成了一张无需下载、永不掉线的活地图。

(图片来源:Science Magazine)

这其中,最硬核的导航技术当属磁感受(Magnetoreception)。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一些动物体内进化出了能够感知地磁场方向和强度的“生物罗盘”。这正是年迈的海龟能够在浩瀚海洋中漂泊数十年后,依然能凭借其出生地独一无二的“磁场密码”精准返回那片沙滩产卵的秘密。

这趟归途与其说是依靠记忆,不如说是一场遵循着行星脉搏的生命朝圣。我们熟悉的信鸽同样是磁感受的大师,它们复杂的生理结构使其能同时利用太阳和地磁进行双重校准,确保万无一失。

一群帝王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当然,并非所有导航都如此“科幻”。对于小小的帝王蝶而言,太阳就是它们唯一的灯塔。在每年横跨数千公里的史诗级迁徙中,它们依靠体内的生物钟与太阳方位进行精密计算,一代代接力,完成这场看似不可能的飞行。这是一种基于太阳罗盘的古老智慧。

而比这更显浪漫的,或许是鲑鱼的回家之路。它们依靠的,是一种近乎诗意的化学导航——凭借对出生地河流那独特水化学气味的记忆,在茫茫大洋中逆流而上。这种被科学家戏称为“嗅觉乡愁”的本能,其悲壮与精准,丝毫不逊于任何一部史诗。

地磁、太阳、气味……这些看似分散的能力,共同构成了一张无形的、遍布全球的“生命导航网络”,其精准度和可靠性有时甚至超越了我们引以为傲的科技。所谓的“寻踪术”,不过是大自然早已谱写好的生命乐章。

驾驭自然之力,与世界共鸣

电影《罗小黑战记2》剧照

当动漫中的角色御风而行,衣袂飘飘,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脱物理束缚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在动物界有着更具智慧的体现。它们不与风对抗,而是拥抱风,将自然的力量化为自己的翅膀。信天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展开超过三米的巨翼,巧妙地利用海面上的上升气流,能做到几乎不扇动翅膀便日行千里,它不是在飞行,而是在天空冲浪。

滑翔飞行的鼯鼠(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种智慧不仅属于天空。在森林的华盖之下,鼯鼠展开四肢间的皮膜,化身“翼装飞行侠”,在树木间进行着无声的滑翔;飞蜥则更进一步,直接将肋骨展开,撑起皮膜,如同瞬间长出翅膀的小青龙,完成惊险的逃生。甚至连海洋也无法束缚生命对天空的向往,飞鱼用尽全力冲出海面,张开巨大的胸鳍,在海浪之上滑翔,那一刻,它们是鱼,也是鸟。

大白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如果说“御风”是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共舞,那么“感知”则是与内在世界的深度共鸣。《罗小黑》里高手们能感知“生命气息”,而在现实中,这种能力以“生物电感应”的形式真实存在。鲨鱼鼻吻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孔,是名为“劳伦氏壶腹”的超级电场探测器,能轻易捕捉到沙子下猎物因心跳和呼吸产生的微弱电场,实现“闭眼索敌”。同样,呆萌的鸭嘴兽在水下捕食时会关闭所有常规感官,只依赖它那布满电感受器的鸭嘴,整个世界在它“嘴”里,就是一张由生命信号构成的三维地图。

电影《罗小黑战记》剧照

生命的智慧,甚至延伸到了植物与昆虫的互动中。风息催生万物的画面固然震撼,但现实中植物的生长,本身就是一场沉默的奇迹。它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自己生长的养料,堪称现实版的“空气炼金术”。而小小的蜜蜂,甚至能感知到花朵因被同伴采过后电场发生的微弱变化,从而判断是否值得光顾。这是一种何等精细的交流!

源于自然的想象,归于对生命的敬畏

我们常常惊叹于动漫和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当我们把视线拉回现实,会发现,最伟大的创造力往往就隐藏在最平凡的生命现象之中。从海龟的磁场地图,到鲨鱼的电感视觉;从信天翁的御风之术,到我们自己身体里那支分工明确、默默无闻的“自愈大军”——每一次伤口愈合,都是一场微观世界的史诗。

电影《罗小黑战记2》海报

《罗小黑战记》之所以动人,或许正是因为它在奇幻的外壳下,触碰到了我们思想深处对生命本身最原始的敬畏和好奇。那些所谓的“超能力”,不过是自然界亿万年演化成果的艺术化呈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杨雨鑫)

审核:张云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本文来源科普新媒体平台“蝌蚪五线谱”,已经授权发布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anjM2_UnwtUiQk8BOgwa0u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