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题目
:Machine Learning Inverse Design of Topological Quantum States in Photonic Topological Insulators
作者
:Zhen Jiang, Yixin Wang, Bo Ji, Guangqiang He*, Chun Jiang*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光子与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等
期刊
:ACS Photonics, 2025, Vol.12, pp.2566–2573
DOI
:10.1021/acsphotonics.4c02592
核心亮点
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逆向设计方法,能够定制光子拓扑绝缘体中的拓扑量子态,实现高纯度拓扑单光子源的设计,显著简化了复杂量子态调控问题。
研究背景与科学问题
现有瓶颈
:量子光学器件在实际制备中面对退相干、缺陷敏感、结构失真等问题,导致量子光源的稳定性和保真度不足。
拓扑光子学优势
:拓扑态具有鲁棒性、单向传播、不受缺陷影响的特性,因此被引入到量子光学体系。
难点
:拓扑晶格的能带复杂,导致特定量子态的设计与优化极为困难。
核心问题
:如何高效地解决“逆向问题”——即从目标量子态出发,推导出需要的光子晶体结构。
技术原理与创新点
采用Kagome 光子晶格,通过膨胀/收缩晶格变形,诱导拓扑能带与边界态。
拟合四波混频 (FWM)过程,实现频率纠缠双光子对的产生。
建立串联神经网络架构:
前向网络 (FNN)
:预测结构参数 输出纠缠度量指标 Schmidt 数 $K$;
逆向网络 (INN)
:给定目标 $K$ 输出所需结构参数。
性能指标
:以Schmidt 数作为控制量,实现双光子态纠缠度与单光子纯度的定量调控。
实验验证与性能
仿真工具
:FDTD + 神经网络训练(3000 条训练数据,50 条测试数据)。
结果
:
预测结构参数与实际仿真吻合度 $R^{2}>0.9$;
测试集上目标 Schmidt 数与预测值对比 $R^{2}=0.9763$;
成功实现高纯度单光子源,Schmidt 数 $K=1.057$ 单光子纯度 $P=0.947$。
鲁棒性验证
:即使在晶格存在缺陷和急弯情况下,FWM 过程和拓扑量子态仍保持高传输效率,展现出拓扑保护特性。
学术贡献
首次提出基于串联神经网络的拓扑量子态逆设计框架;
将机器学习与光子拓扑学相结合,显著降低设计复杂度;
验证了高纯度拓扑单光子源的实现可能,为量子光通信提供新方向;
提供了具有推广价值的可扩展逆向设计策略,可用于多种光子晶格体系。
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Kagome 晶格模型,对更复杂结构的拓展尚待研究;
实验上实现近乎理想纯度仍存在纳米加工精度限制;
未来可结合遗传算法、量子增强学习与实验反馈回路,优化逆向设计效果。
总结
这项研究展示了机器学习 + 拓扑光子学在解决量子态设计难题方面的突破性进展。通过深度学习逆向设计,研究者不仅实现了高保真的量子态生成,还证明了拓扑量子光源的鲁棒性与可扩展性。对于未来从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芯片研制的科研人员,本文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路。
图文赏析
图1:(a) 支持四波混频过程的拓扑波导结构示意图,由膨胀/收缩的 Kagome 晶格组成。
(b) 串联神经网络逆向设计方案示意,其中逆向网络与预训练前向网络联合优化拓扑量子态。
图2:不同 Kagome 晶格参数 ($l_{1}, l_{2}, L, r$) 的预测值与 FDTD 仿真值对比,拟合优度 $R^{2}>0.9$。
图3:测试集目标 Schmidt 数与机器学习预测数值对比,相关性 $R^{2}=0.9763$。
图4:(a) 拓扑 Kagome 晶格能带;(b) 四波混频相位匹配强度;(c) 联合谱幅 JSA;(d) Schmidt 系数分布。结果显示设计出的态接近理想单光子源 ($P=0.947$)。
图5:(a) 含缺陷的 Kagome 晶格场分布;(b) 传输谱,显示拓扑边缘态的缺陷免疫与高传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