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职业自主性的代际传递:重审《阶级与顺从》

一、研究背景

社会阶层的代际传递始终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议题,过往研究多聚焦职业声望、收入等外在工作回报的传递,却忽视了工作本身的内在品质——职业自主性(如工作自主导向、任务复杂性、决策自由度)对代际优势传递的作用。Melvin Kohn 在经典著作《Class and Conformity》中提出关键猜想:父母会将自身工作条件(尤其是职业自主性)通过价值观传递给子女,进而影响子女的职业发展。但这一理论存在关键缺口 ——Kohn 及后续学者仅验证了 “父母职业自主性父母价值观”“父母价值观子女价值观” 的片段关联,始终未实证 “子女价值观子女职业自主性” 的完整因果链,也未明确这一传递过程如何加剧社会经济不平等。

2025年发表于《Social Forces》的研究The intergenerational reproduction of self-direction at work: Revisiting Class and Conformity,以Melvin Kohn的经典理论为基石,首次通过实证数据完整检验了“职业自主性”这一核心内在工作特质的代际传递机制,为理解社会不平等的隐秘延续路径提供了全新思路。

二、研究设计

01

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美国青年发展研究(YDS)的纵向追踪数据,覆盖 1988-2011 年共 23 年,样本为 1139 个两代家庭(父母为第一代 G1,子女为第二代 G2),初始样本是 1988 年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公立学校的 9 年级学生。其中父母数据采集于 1988 年(其子女 9 年级时)和 1991 年,重点记录父母职业自主性、内在工作价值观等信息,子女数据采集于 2000 年(26-27 岁,记录内在价值观)和 2011 年(37-38 岁,记录职业自主性、教育成就与职业地位)

02

核心变量

因变量为子女(37-38 岁)的职业自主性,通过工作问题解决需求、时间控制权、决策自由度 3 个题项(1-5 分)测量,得分越高代表自主性越强;

自变量为父母的职业自主性,测量维度与子女一致,基于 1988 年数据(缺失则用 1991 年数据);

中介变量为内在工作价值观,通过重视自主决策、责任承担、学习机会、技能运用等 6 个题项(1-4 分)测量,以均值代表价值观水平;

社会经济指标涵盖教育成就与职业地位;

控制变量为子女的个体与家庭特征,包括种族(非白人 = 1)、性别(女性 = 1)、原生家庭结构(双亲家庭 = 1)。

03

分析方法

研究用Mplus6.12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优势有四:将“职业自主性”等作潜变量,借多指标降误差;可同时估直接与间接效应,完整呈现因果链;纳入子女性别等控制变量,排除干扰;用全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FIML)处理缺失数据,避免样本损失与偏差。

三、研究结果

1

第一,职业自主性代际传递显著,且存在 “直接 + 间接” 双重路径。直接效应上,父母职业自主性可直接影响子女的职业自主性,说明父母的工作自主性会通过家庭环境、职业示范等方式直接传递给子女。间接效应上,父母职业自主性通过内在价值观中介影响子女的职业自主性。具体在中介路径的影响机制上来看,父母的职业自主性正向影响其内在价值观,即父母高自主性会让其更重视“内在工作价值”(如工作的意义、个人兴趣、自我实现,而非仅追求工资、地位等外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观会传递给子女,并影响子女的职业自主性。且这一影响机制在父母高职业地位和教育程度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2

第二,内在价值观是父母和子女之间阶层传递的关键纽带。父母重视内在价值观,会显著传递给子女,且通过 “教导、示范、熏陶” 影响子女的内在价值观,子女的内在价值观受到影响后会通过提升教育程度间接推动职业地位提升,形成 “父母工作自主性父母价值观子女价值观子女教育子女职业地位” 的完整链条,补充了社会不平等代际再生产的 “心理 - 行为” 机制。

四、研究贡献与局限性

该研究在学术层面具有多方面突破,理论上首次完整验证了 Melvin Kohn 理论中 “父母职业自主性子女职业自主性” 的完整因果链,明确了内在工作价值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突破了过往研究仅聚焦 “外在工作回报” 代际传递的局限,拓展了代际地位获得模型的维度;方法上依托 23 年的纵向追踪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精准捕捉代际传递的长期动态,克服了横截面研究易出现的因果倒置问题,提升了结论的可信度;视角上从 “内在工作品质” 切入,揭示了社会经济不平等通过 “职业自主性 — 价值观” 实现代际再生产的 “隐形机制”,为社会学研究阶层固化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在现实层面,该研究为缓解代际不平等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方向。教育政策可针对性地在基础教育阶段融入 “自主决策、问题解决” 等能力培养模块,帮助弱势家庭子女建立积极的内在工作价值观,打破 “价值观贫困职业弱势” 的代际循环;劳动力市场层面,可推动企业优化中低技能岗位的工作设计,适当减少过度监督、增加任务多样性,提升这类岗位的自主性水平,降低职业自主性的阶层壁垒;家庭层面,可引导父母在关注物质支持的同时,重视与子女的职业交流,通过分享工作体验、鼓励决策参与等方式,帮助子女形成更积极的工作认知,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研究也客观指出了自身局限,样本仅覆盖美国中西部社区,非白人样本虽占 33% ,但族群异质性高,结论难以直接推广至其他种族或地区;职业自主性的测量依赖受访者自评,可能存在主观偏差;且未纳入 “育儿实践”“智力灵活性” 等 Kohn 理论中的关键变量,无法完全解析价值观传递的微观过程,这些局限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即通过更大规模、更多元化的样本,结合更客观的测量方式与更丰富的变量设置,进一步完善职业自主性代际传递的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Burger, K., Mele, F., Johnson, M. K., Mortimer, J., & Han, X. (2025). The intergenerational reproduction of self-direction at work: Revisiting Class and Conformity. Social Forces, soaf016.

主编:宋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QYnJGmmlAh4hWa_w_9mY4K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