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主持人刘美希专访日本工程院院士Kazuhiro接受 畅谈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与未来挑战

  近日,凤凰网财经节目主持人刘美希专访日本工程院院士Kazuhiro,围绕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与工程领域的未来趋势展开深度对话。本次专访Kazuhiro院士分享了对中国机器人技术的高度评价与未来发展的见解。

刘美希: 下午好,Kazuhiro博士,首先,请谈谈您对中国的最大印象,比如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Kazuhiro: 谢谢。中国有非常有趣的文化背景,中国人民非常有挑战精神。与日本相比,中国在技术研发上更敢于尝试,较少受传统顾虑的束缚。当前技术风险虽大幅降低,但任何系统仍有潜在风险。为了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并应用于普通场景,我们需要确保其安全性,但中国在这种挑战精神推动下,有潜力加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机器人不同于纯人工智能,它们有身体,即“具身智能”。身体意味着质量、重量和能量,如何控制动态运动非常具有挑战性。但中国凭借惊人的AI技术和工程能力,正在探索许多新发明,并有望在机器人领域取得领导地位,将创新转化为产品。

刘美希: 您如何看待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

Kazuhiro:中国机器人在运动能力方面令人惊叹。目前没有其他国家或公司能在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上与中国顶尖公司竞争。它们的动作非常快,价格合理甚至非常便宜,硬件可靠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即使损坏也能快速修复。这体现了中国工程师的优秀教育和快速进步的能力。

刘美希: 您最喜欢哪款机器人?

Kazuhiro: 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动作敏捷,似乎掌握了物理学的秘密。小型机器人可以非常快,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得益于政府推动和生态系统支持,执行器、传感器等在不同领域开发并汇聚在一起,令人惊叹。

刘美希: 展望未来5到10年,哪些新技术(如量子计算、生物工程与AI结合)可能重塑工程领域并改变人类生活?工程界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Kazuhiro: 人形机器人当前硬件尚无法满足所有期望。例如,人类手指有分布式触觉感知能力,能检测湿度、温度等复杂信息,但机器人目前只有非常粗糙的传感器。未来,触觉感知技术的突破可能成为颠覆性技术,进一步增强机器人能力。但这需要与AI、计算能力和感知系统结合,并加快信息收集速度。工程界需要持续创新,应对这些挑战。

刘美希作为凤凰网财经节目主持人,长期专注于国际高端人物专访,对话过多国政要及行业领袖。她以深度提问和专业素养著称,曾获“2022年中国十大品牌女性”、“委中两国交流传播大使”、“玻中两国交流传播大使”等荣誉。作为全球媒体一员,刘美希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科技合作,传递中国声音,促进全球创新对话。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v9DAzukweKSm14--fzy8r4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