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恩平市一场别开生面的《窗外是蓝星》公益观影暨航天科普思政教育活动,以宇宙为课堂,以星空为教材,为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代表及先进模范人物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大课。这场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式交流,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精神在参与者心中深深扎根。
摄制:黄洁 郑伟博 吴明霞
活动在极具沉浸感的观影中启幕。巨幕之上,深邃太空中,中国空间站如同一枚优雅的银色勋章,静静地划过轨道。其舷窗外,那颗人类唯一的共同家园——蔚蓝色的地球,缓缓旋转,壮美而安宁。山川脉络、海洋律动、云霞明灭,所有细节都清晰可辨,引发观众阵阵惊叹,仿佛每个人都随之置身天宫,用航天员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颗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
随后的航天科普互动环节,科普达人通过生动演示与趣味问答,揭开了空间站运行、宇航员日常的神秘面纱。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看了片尾航天发展历程,有同学记得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是神舟几号吗?”“王亚平给女儿的录音中,说太空中有一颗最亮的星星,是哪一颗?”现场化作一片探索求知的热情海洋。
当一位少年问“恩平这么小,也能出航天员吗?”时,科普达人眼中含笑,从容应答:“宇宙从不拒绝任何梦想。我们恩平,正是中国航空先驱冯如的故里。一百多年前,冯如先生胸怀蓝天梦,造飞机、冲云霄,把中国人的航空梦想第一次‘写’进蓝天。从冯如的天空到航天员的太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一直连着无垠苍穹。”
活动的深度,在分享环节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三位来自不同群体的代表,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分享了他们的感悟,引发了全场共鸣。
教师代表黄伟:星空下的师德课,播种家国情怀
“这不仅仅是一次观影,更是一堂深刻的师德教育课。”教师代表黄伟动情地说,“当荧幕上出现航天员在太空展开五星红旗的画面时,我深切体会到国家强盛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将这份自豪感融入课堂教学,把航天精神转化为育人力量,培养学生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品质,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广东好人吴博诺:从冯如故里到浩瀚太空,一份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
“观看《窗外是蓝星》,让我倍感震撼与自豪。”广东好人吴博诺说,“作为恩平人,影片中航天员俯瞰地球的壮美景象,让我不禁想起从这片土地走出的航空先驱冯如。从冯如造飞机到如今中国人驻守‘天宫’,这是一种跨越百年的精神传承。我们要弘扬冯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航天员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追求卓越,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广东新时代好少年冯骉骉:让航天浪漫点亮科学梦想
“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窗外是蓝星》让我真正‘开了眼’。”广东新时代好少年冯骉骉兴奋地分享,“8K镜头下的太空既真实又鲜活——翟志刚用吸尘器清理飘浮碎发的镜头,连发丝飘起的弧度都清晰可见,让我感受到航天科技的魅力。”他特别认同影片“真实感比炫技更重要”的理念,“航天员调试设备、开展实验的场景,比科普资料更温暖动人。今后做科普,我也要把‘技术细节’变成‘能触摸的故事’,让更多人体会航天的浪漫。”
三位代表的真情诉说,勾勒出一幅从知识到情怀、从个人到国家、从现在到未来的完整图景,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这场思政课将“梦想”“奋斗”“家园”化为可感可触的生命体验。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通过“沉浸式+情感共鸣”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价值观熏陶如春风化雨。
下一步,恩平市将持续创新科普思政教育,推动场景体验与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更立体、生动的德育体系,引导群众在感悟航天成就、领略宇宙浩瀚的同时,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中。还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科普征文、主题班会等实践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开发与侨乡文化相结合的思政课程,为培育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恩平文明网 、恩平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梁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