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电机作为实现多自由度精密运动的新型驱动装置,在以先进光刻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智能制造对纳米级精度与高动态响应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串联机构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无铁芯永磁同步平面电机因具有无齿槽效应、高动态响应等特性,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关注的焦点。
▲ 平面多自由度示意
近年来,光刻、基因测序、生物制药生产线自动化传输等前沿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对运动平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在三维空间中执行多自由度运动的任务。更进一步地,这些应用还要求运动平台具备高动态和高精度的特性,从而满足从宏观大范围移动到微观精准运动的多元化需求。
▲ 平面运动需求案例
▲ 平面电机在光刻机工件台的应用
国际光刻机领导者ASML 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合作,将动圈式磁浮平面电机应用于DUV 与EUV 光刻机的工件台粗动台,显著提升了运动控制的精度与效率。通过ASML 公司的专利布局,可以洞悉其采用的动圈式平面电机构型(图b、图c),这种设计通过粗动台与微动台的精细配合,构建了一个既可实现大范围运动,又能保持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加速度的超精密运动平台系统,充分展示了磁浮平面电机在尖端制造技术中的核心地位。
在无铁芯永磁同步平面电机领域,尽管已有显著的研究进展,但在设计、控制和驱动方面仍存在挑战。特别是在设计建模方面,目前缺乏直接适用于平面电机结构优化的解析型建模方法。在控制领域,由于平面电机的多自由度耦合特性,动力学解耦控制面临重大挑战。此外,在驱动方面,传统的电流分配方法(如D-Q分解和最小二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平面电机的驱动解耦,但这些方法基于理想的推力模型,难以应对实际电机中的复杂非线性和高频变化,导致推力精度不足,限制了电机在超精密应用中的性能。
无铁芯永磁同步平面电机设计与应用
朱煜 张鸣 胡楚雄 胡金春 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7
ISBN 978-7-03-082700-5
本书以无铁芯永磁同步平面电机为研究对象,旨在系统论述设计、控制和驱动等关键技术,并面向工业应用。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本书将展示这些关键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
在设计和控制需求的推动下,本书首先对平面电机的推力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在第2 章和第3 章中,给出一种统一的解析推力模型,该模型不仅满足一般建模方法的要求,还在线圈形状和边缘效应方面实现了统一。第2 章中的模型能够描述任意形状线圈在周期磁场下的行为,并通过高阶谐波的统一化表达提高建模精度,满足平面电机基本运动要求。第3 章进一步给出扩展统一模型,整合了边缘效应,使平面电机能更有效地利用边缘磁场,提高效率,优化负载传输,并减少驱动器的非线性,从而提升精密性能。
▲ 模块化动磁式磁浮平面电机
无铁芯永磁平面电机多轴解耦控制的对象——动磁式磁浮平面电机采用模块化结构
在驱动及控制方法方面,本书第4 章介绍电流分配方法,包括D-Q 分解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实现平面电机的驱动解耦。第5 章则给出一种计算驱动方法,通过逆向辨识电机的实际输入输出数据,实时校正驱动电流,提高电机推力输出的线性度和精度。第6 章针对多自由度超精密运动控制系统的耦合问题,分析多自由度耦合模型和动态误差产生机理,并给出一套多因素作用下的多自由度解耦方案,实现高性能的动力学模型解耦,为平面电机在工业应用中奠定基础。
▲ 平面电机精密/超精密测量系统
基于推力模型、电流分配、计算驱动和多轴解耦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本书第7 章和第8 章介绍两种应用实例。第7 章探讨模块化平面电机在工业自动化物料运输中的系统级应用;第8 章则介绍精密/超精密动磁式磁浮平面电机在精密运动台中的应用。
第9 章对平面电机在建模仿真、驱动控制、设计制造及应用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本书注重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的结合,既可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学术参考,亦能为企业研发人员提供技术借鉴。感谢团队成员在实验验证与案例开发中的贡献。期望本书能为推动我国精密运动控制技术的自主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摘编自《无铁芯永磁同步平面电机设计与应用》(朱煜等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7)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先进光刻机关键技术与应用)
ISBN 978-7-03-082700-5
责任编辑:孙力维 赵艳春
(本文编辑:刘四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