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人工智能(AI)芯片巨头英伟达(NVDA.US)将于美东时间8月27日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称,英伟达未来12个月的需求、供应和竞争前景仍然非常有利。大摩维持对英伟达的“增持”评级,目标价由200美元上调至206美元。这一目标价较该股周一收盘价有近13%的上涨空间。
大摩指出,在英伟达财报发布前,市场预期已经有所上升,这是合理的。该行预计,英伟达第二季度业绩以及提供的指引将表现强劲。不过,大摩补充称,其对英伟达的乐观情绪更多地集中在未来。该行表示,虽然需求持续改善,但供应仍是限制因素,对英伟达的营收预测取决于Blackwell芯片的量产速度。该行预计,英伟达第三季度营收将受益于Blackwell芯片加速出货。
大摩将其对英伟达第二季度的营收预测从此前的452亿美元上调至466亿美元,第三季度营收预测从此前的513亿美元上调至525亿美元;2026财年全年营收预测则由此前的2646亿美元上调至2732亿美元,Non-GAAP每股收益预测由此前的6.28美元上调至6.51美元。
大摩指出,在需求端,英伟达的客户们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使用了“惊人”、“无法满足”、“庞大”等来描述需求。超大规模客户的评论基调已有所变化:去年底主要强调供应限制,而现在更强调推理需求激增,产能部署难以跟上。这对英伟达的收入增长可持续性是积极信号,即便Blackwell芯片开始大规模出货。
需求增长主要来自英伟达的四大超大规模客户。除此之外,二线云服务商和主权客户的需求也是容易被低估的力量。例如,CoreWeave的资本支出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年,约50%将在第四季度发生。英伟达的客户群正在扩大,强劲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头部客户。
在供应端,多项因素正在改善。机架组装加速,鸿海预计第三季度机架出货量环比增长三倍。大摩大中华硬件团队预计,前四大ODM三季度机架出货量将翻倍。全年预计机架出货3.4万台,对应约240万颗GPU,对英伟达来说意味着约900亿美元收入。而且这仅包含前四大ODM,不包括其他合作方。
测试环节的瓶颈也在缓解。Advantest测试机的交付周期缩短,有助于恢复测试时间正常化。大摩分析师Charlie Chan预计,B200/B300芯片测试量将从二季度的100万颗增至三季度150万颗。不过,发布这份研报的分析师的预测相对保守,预测B200/B300芯片测试量到第三季度将达120万颗,到第四季度则达142万颗。
大摩补充称,在第二季度,供应不仅仅与Blackwell芯片有关。目前,Hopper芯片的生产已经停止,尽管对这些GPU的需求仍然强劲,但很难判断7月份是否还会有新的采购。该行预测Hopper芯片第二季度营收将环比下降50%至28亿美元左右。此外,B200服务器出货量增加弥补了部分缺口。整体来看,机架出货比例提升与B300的引入可能带来小幅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市场方面,大摩预计,英伟达给出的第三季度业绩指引将假设来自中国市场的贡献极少。如果许可证审批加快,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则存在上行空间,但中国超大规模客户是否能最终购买H20芯片仍存在不确定性。
大摩表示,在三个月前,该行对英伟达需求与供应改善的预期均比市场更乐观,尽管如此市场预期已经上调,但该行仍看好英伟达将在2025年继续提升市场份额,并在2026年保持约85%的市占率,抵御来自ASIC领域与AMD(AMD.US)的竞争。
大摩称,英伟达今年份额显著提升,即便是ASIC最大用户(如谷歌),在英伟达的支出也预计增长3倍以上,而在ASIC上的支出仅小幅增长。随着英伟达研发投入突破150亿美元,并扩展至机架互联、软件和服务等领域,竞争对手要研发出在主流任务上超越英伟达的ASIC难度越来越大。AMD虽计划在2026年推出机架级解决方案,但其互联技术UALink要在之后才推出,届时英伟达已转向下一代NVlink Rubin并以NVlink融合技术提供给客户。因此,低价替代方案虽有窗口,但性能差距仍是竞争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