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奢侈品的消费逻辑似乎已经变了,曾经人头攒动的商场专柜如今变得冷冷清清,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线下线上的奢侈品特卖会上。
据贝恩咨询《2024奢侈品消费报告》显示,全球奢侈品交易承压,但同时,奢侈品消费进入性价比阶段,折扣渠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售增长,正在成为全价店之外消费者选购奢侈品的重要渠道。
究其原因并不意外,是消费者正在变得更审慎精明。在以前,买奢侈品去专柜提货是身份的象征,包包越贵、买的配货越多,越是有面子。但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年轻一代中产,他们不再盲目追逐溢价,进而更加看重的是品牌品质与性价比。
比如悄悄走红的奢侈品内购会,虽说是品牌们为了清理库存与周转资金而开设的,但受邀参加的会员们仍然兴致很高,不仅可以忍受品牌方设立的各种近乎苛刻的进场规则,而且还愿意暂时放下体面,像超市抢打折鸡蛋那样“疯狂”扫货。
毕竟奢侈品特卖价是真的很香,原来10多万的Tiffany手镯折后3万;PRADA一万多的裤子折售只需不到一千;CHANEL一件26万的裙子1折后到手2.6万。有参过多场奢侈品内购会的娜娜就此表示,很多时候你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决定买不买,否则在下一秒,包包就很有可能进了别人的购物袋。
据统计,目前内购特卖已占据全球时尚市场总价值的18%,对应市场总规模为1.47万亿欧元,在奢侈品领域的占比更高达50%。
当然,除了这类针对会员私人邀约的内购会,一些奢侈品牌也通过其他折买渠道争取覆盖更多用户市场。就拿以品牌特卖著称的线上平台唯品会来说,今年以来就已经举办了多场Burberry、汤丽柏琦、COACH等等奢牌的秒杀活动。
像COACH低至1折起,一款热门经典款的CITY 23中号托特包,原价近5000块,打折之后到手仅需1469元,让不少本来预算有限的年轻中产,也能体验到购买奢侈品的logo快乐。
总而言之,奢侈品遥不可及的“神话”正在被打破。这场中产从专柜转向特卖的迁徙,本质是一场价值觉醒,过去咬牙也要买全价撑面子,现在更看重买的究竟“值不值”。
而当消费者坚信“只卖对的不买贵的”,或许品牌们也该思考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运营策略了。毕竟维持调性固然重要,但能走得更远更久的,还是那些产品本身与价格找到平衡点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