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已经从个别人个别企业的行为,扩大到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普通的行为。
内卷的目标是什么?简单总结:搞死别人,赢在当下。这与追求win-win的现代竞争完全不同。
关于内卷式竞争,有人这样定义:内卷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为争夺有限资源,进行低质量、同质化的过度无序竞争。“内卷式”竞争的本质是内耗。
人类社会已经在很多年前,实现了资源的极大丰富。但为何在号称世界制造第一的我们这边,还要费尽心思去争夺资源呢?
所以说内卷的最终目标是争夺资源的说法,其实不那么站得住脚。
在法律制度约束所有人的国家,你能够获取到的资源,其实都清楚明白地写在法律或制度里。
如果一定要说区别,不过有些是可以合法获取到的,比如纳税后的公共资源(其实每个人都在纳税),有些是不合法的,会受到法律或制度的惩处,比如来钱最快的方法,都在某部法律里。
养过小孩的人应该清楚,小孩从出生起,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会通过说谎、破坏现有规则等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说明,在获取资源与遵守规则之间,冲突是常有且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想获取到某种资源,但又不想遵守现有的规则的时候,你可以在法律或制度之外,找到另一个解决办法,常见的行为叫贿赂。
在贿赂发生的初期,通常是不容易被发现,且成本很低,在现有规则之下,通常不会受到惩处。
久而久之,这部分人就会在极小的范围内破坏现有的规则,拓展自己行为在现有规则里的边界。
在内卷的我们这边,这种行为是小范围内发生的吗?
以《劳动法》里规定的工作时间为例,2024年度,我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小时,这与前述《劳动法》的44小时存在明显的冲突。
这表明了一件事,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这个规则,在更大的范围内已经遭到破坏。
身为劳动者,如同漂泊在大海上的一枚树叶,是否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能替劳动者决定这件事的,其实是企业家和监管机构。今天可以不遵守工作时间,明天就可以延迟支付供应商货款,后天就敢在关键环节偷工减料。
于是,内卷就形成了。这说明,内卷的本质,是主动去破坏现有的规则,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在宏观领域,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正好表明了内卷这件事的影响力。这便是随着劳动人口的人均GDP的增长,各国人均工作时间的变化。
为更准确地表达人均创造的价值,此处使用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人均GDP作为对比基准。
受特定事件的影响,各国的数据波动极大,但整体的趋势是,随着人均创造价值的增长,人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反而变少了。
在图表中,那些符合这个规则的国家,如你所知,大多时候的大多数人,是严格遵守着写进法律或制度的各项规则的。
我国情况有所例外,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工作时间有明显的增长,显然这与破坏规则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2024年度,我们也绘制过类似的图表,其数据的分布与这张略有出入。经作者对比发现,这是因为本表引用的原始数据,比如人均GDP和人均工作时间,其本身做了小幅度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