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的一名机械工程师张仰彪先生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从头至尾贯穿相对论的各个章节,问题的数量多达147个!而且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是以前从未被发现的新问题,每个问题都简单、明确,意义重大,真令人震惊!
限于篇幅,下面只简单介绍这147个问题里最核心的6个问题。
关于同时的相对性:
同时的相对性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推论,爱因斯坦认为:有两个正在做相对运动的惯性系A和B,在惯性系A里有两个事件在两个地点同时发生。但惯性系B由于不能同时收到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光信号,所以对于惯性系B来说,这两个事件就不是同时发生的。
【第1个问题】:同时的相对性,观察视角变换后全是矛盾。
与同时的相对性相关的思想实验:一列火车正匀速经过平直的站台前,当火车上的一名乘客正好经过站台中点时,按照狭义相对论,若有一道闪电同时照亮站台进、出两端的两根柱子,这两根柱子的反光就会先后到达这名乘客的眼睛,因为乘客迎着火车运动前方来的反光在前行。
但运动都是相对的,若认为火车静止,而站台在运动。那么闪电同时照亮站台进、出两端的柱子,两根柱子的反光就会同时到达乘客。因为光一离开光源就与光源无关了,所以站台两端的两根柱子所反射的光,飞行速度就都是c,而这两道光在出发时距离车上的这名乘客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这两道光必然将同时到达这名乘客的眼睛。
同一个物理过程,同一个运动,换个视角观察,结果就矛盾了,如何解释?
关于动钟变慢:
爱因斯坦认为:两个正在做相对惯性运动(既直线匀速运动)的惯性系,都会看到对方的时间流逝速率变慢,这就是著名的动钟变慢效应。
【第2个问题】:为何火车里的实体的运动不能代表火车里的时间?
在火车经过站台的思想实验中,为何仅仅研究光?如果是从车厢的顶部自由释放一个钢球,由于火车在做平稳的惯性运动,所以车厢里的乘客无疑会看到钢球垂直下落。但车外站台上的站长会看到钢球的运动轨迹是指向火车的斜前下方的一条抛物线,在这种情况下,与车内的乘客相比,站长同样会把钢球的运动路程看的更长一点。但钢球的运动完全符合伽利略速度叠加原理,站长会看到钢球的运动速度一直都和火车的运动速度叠加在一起,是速度更快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矛盾,为何这个钢球不能代表火车里的时间流逝速率和站台上是一样的?
而且火车内部除了光之外的所有物质实体的运动,包括所有亚原子粒子的运动,在火车之外的人看来都是符合伽利略速度叠加原理的,为何这也都不能说明火车里的时间流逝速率并没有变慢?而是仅仅因为对火车内部无数道光中的其中一道光的行为有一个基于光速不变假设的认识,就认定火车与站台相比,它的时间流逝速率变慢了,这是何道理?这不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吗?
爱因斯坦当初研究动钟变慢效应时不是通过研究火车经过站台这样的实际例子,而是通过研究一动、一静两个坐标系。这样一来,由于坐标系里没有实物,所以爱因斯坦就忘了考虑实物,就着急忙慌地发表了他的论文。
【第3个问题】:爱因斯坦在推导动钟变慢时没考虑动尺变短!这合理吗?
爱因斯坦在推导动钟变慢理论时,运动的惯性系里的各种长度尺寸在静止的观察者看来是不变的,为什么?这合理吗?
我们知道,动尺缩短效应的结果在物体运动的速度较低时极小,但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动钟变慢效应的值也极小,二者是同一个数量级!所以在慢速运动下研究动钟变慢效应时,动尺变短效应显然不能被忽略。
而且,尽管是在慢速运动时,但动尺变短效应和动钟变慢效应在理论上一定同时存在。那爱因斯坦当初在推导动钟变慢时就没有任何理由不考虑动尺变短,但他却没有考虑,这就违背了理论物理的基本要求:精确。
关于双生子佯谬:
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乘飞船去做太空旅行,弟弟留在地球上。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动钟变慢理论,哥哥在太空中做长期的惯性飞行,他的时钟是动钟,一直有动钟变慢效应。所以当哥哥回到地球后,他比留在地球上的弟弟更年轻。
但运动是相对的,哥哥在飞船中看到地球离他而去,然后又飞回来。他认为留在地球上的弟弟的时钟才是动钟,是弟弟发生了动钟变慢效应,所以最后比自己更年轻。
兄弟二人的想法正好相反,那么究竟谁的想法最后会真实发生?矛盾啊!这就是著名的双生子佯谬。
【第4个问题】:震惊世界!用闵氏几何解释双生子佯谬,并不成立!
用闵氏几何来解释双生子佯谬,叫做双生子问题的现代解释,既终极解释,是不成立的!
因为双生子问题的根源是狭义相对论的动钟变慢理论,而动钟变慢理论的根源则是光速不变假设。所以要证明双生子问题里上天飞行的哥哥最后一定比留在地球上的弟弟年轻,就要证明光速不变假设是对的。
而闵氏几何的根源同样是光速不变假设,所以它和狭义相对论都是建立在光速不变假设这个待证明理论之上的新理论体系,只不过一个侧重数学,一个侧重物理罢了。
所以用闵氏几何来解释双生子佯谬,就是自己在证明自己!这样做毫无价值。同门同类、同宗同源的两个待证明理论是不能互相证明的!
关于动尺缩短:
爱因斯坦认为,两个正在做相对惯性运动的惯性系,都会看到对方沿着运动方向的长度缩短了,这就是著名的动尺缩短效应。
【第5个问题】:动尺变短理论还是惯性系的特有理论吗?
按照狭义相对论的动尺变短理论,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一个和我们有相对惯性运动的物体,它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都是已经变短的,而它的长度缩短一定是在一个从相对我们静止开始的加速运动过程里逐渐缩短的。现在它停止加速了,它的运动速度相对于我们保持稳定了,它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也就稳定了,不再变化了。
这么说来,是变速过程导致了动尺变短!但我们知道,狭义相对论仅适用于惯性系,不适用于各种变速系统,这就奇怪了,说不通了。
关于相对论的验证:
相对论从未获得实验的证实,只有几个验证可以佐证相对论,但这些验证其实都存在问题,都不成立。
【第6个问题】:铯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并不能用来验证动钟变慢效应。
铯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著名的验证,用来验证动钟变慢效应,但这是不成立的。
在铯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中,向西环球飞行一圈的飞机上的铯钟,比地面上的铯钟快273纳秒。而向东环球飞行一圈的铯钟,比地面上的铯钟慢59纳秒,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是个典型的弱惯性系,完全适用狭义相对论。那么根据动钟变慢理论,以地面上的时钟为参照物,无论向东飞还是向西飞的飞机上的时钟都是动钟,都应该比地面上的时钟慢,而且它们慢的程度应该大体相同。为何实验结果是向西飞的飞机上的时钟比地面上的时钟更快?这是什么道理?动钟变快?
除非改变观察视角,从太阳的角度来观察,铯钟环球飞行实验才能解释通。但狭义相对论遵循狭义相对性原理,它所研究的理论都是以某个惯性系本身为观察视角去观察别的惯性系,所得出的结论。
所以在解释铯钟环球飞行实验时,决不能改变观察视角,必须始终以静止在地面上的铯钟为观察视角,去观察在天上飞的那两个铯钟。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结果其实和狭义相对论的动钟变慢理论完全不符!
结尾:
众所周知,建立一套理论需要面面俱到,该理论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必须正确,但推翻一套理论,只需一个问题或反例即可。上述这6个问题以及此文没介绍到的另外141个问题每一个都简单、明确,意义重大,这是对相对论的一次重大考验,相关的专家理应全部给以正确回答。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