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计算 找华算】理论计算助攻顶刊,50000+成功案例,全职海归技术团队、正版商业软件版权!
直降5000元!理论计算全场可参与!速来抢占名额!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推进,清洁高效的氢能制备方式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热催化甲醇制氢方法通常需要200 °C以上的高温和25~50 bar的压强,同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CO等副产物,对燃料电池设备造成毒害影响。因此,开发一种温和、高效、选择性强且不产生CO的甲醇脱氢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光催化甲醇脱氢反应因其条件温和、清洁环保受到重视。特别是单原子催化剂(SAC)在电子结构调控和活性中心暴露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成果简介
基于此,云南大学柳清菊教授联手清华大学唐军旺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Pt单原子与碳原子协同配位的Pt-C/TiO₂光催化策略,实现了在40° C条件下利用甲醇溶液高效、无CO副产物的制氢反应。该研究以“Synergy between unique Pt-C coordination and Pt quantum dots on TiO₂ for exceptional photocatalytic methanol dehydrogenation”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作者简介
柳清菊,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云岭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微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气敏传感材料与器件、光催化材料与技术等方向的研发工作;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2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获授权专利21件;被聘为“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总体专家组成员。
研究亮点
1. 通过NH₂-MIL-125(Ti)前驱体构建Pt-C配位结构,碳原子占据Ti空位并与Pt单原子(PtSA)配位,有效增强电子转移能力,显著提升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
2. 在365 nm紫外光照条件下,光催化产氢效率达到43.2 mmol h⁻¹(10 mg 催化剂时为1.34 mol g⁻¹ h⁻¹),且H₂/photon比值高达0.92,产品中未检测到CO。
3. PtSA与碳原子构建电子富集结构,协同Ti³⁺增强还原活性,实现高效且稳定的甲醇光催化脱氢反应。
图文导读
图1 催化剂Pt-C/TiO₂的形貌与结构
图1展示了Pt-C/TiO₂光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形貌。SEM图像显示催化剂由直径约17.0-35.0 nm的颗粒组成,形成类似钟乳石/珊瑚状的微观结构。HAADF-STEM图像展示了TiO₂的晶格条纹,其晶面间距分别为0.356 nm(TiO₂(101))、0.243 nm(TiO₂(103))和0.236 nm(TiO₂(004)),与XRD结果一致。此外,图中还观察到尺寸在1.0-5.0 nm之间的明亮颗粒,其晶面间距为0.226 nm,对应于Pt(111),表明这些颗粒是量子尺寸的Pt(PtQD)。元素分布图(图1D)显示Pt和C在催化剂中高度分散。图1E和F中的HAADF-STEM图像清晰地显示了Pt原子和Ti原子,并且在Pt-C/TiO₂中观察到与Ti原子相邻的钛空位。图1G的线扫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Pt单原子(PtSA)和钛空位的原子状态,表明PtSA通过钛空位锚定在基底上。
图2 催化剂化学表征
图2展示了Pt–C/TiO₂光催化剂的化学特性分析。XANES光谱(图2A)显示Ti K边的特征峰,表明Pt–C/TiO₂具有与C/TiO₂和TiO₂相似的高纯相结构,但Pt–C/TiO₂在4982 eV处明显增强,表明Ti空位的存在。Pt L₃边XANES光谱(图2B)显示Pt–C/TiO₂的峰强度介于Pt箔和PtO₂之间,表明Pt的氧化态介于0和+4之间。EXAFS光谱(图2C)显示Pt–C/TiO₂的主要配位峰在1.70、2.30和2.74 Å处,表明Pt原子与C原子配位,形成Pt–C键,且Pt原子高度分散。C K边XANES光谱(图2D)显示Pt–C/TiO₂中C原子与PtSA的强相互作用。Ti L边XANES光谱(图2E)表明Pt的引入改变了Ti的电子结构。O K边XANES光谱(图2F)显示Pt–C/TiO₂中O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的变化,表明C原子替代了部分O原子。
图3 光催化制氢性能
图3展示了Pt–C/TiO₂光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催化制氢性能。图3A比较了不同催化剂在40 °C、365 nm LED光照下的制氢活性,0.3Pt–C/TiO₂表现出最佳性能,达到1.34 mol g⁻¹ hour⁻¹,分别是Pt–O/TiO₂和C/TiO₂的3.7倍和87.8倍。图3B显示了H₂/photon比率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关系,Pt–C/TiO₂在365 nm处的H₂/photon比率达到0.92,接近理论极限1.0,表明其光生电荷利用效率极高。图3C展示了不同样品的产物选择性,Pt–C/TiO₂和Pt–O/TiO₂对HCHO的选择性都很高,这可能归因于HCHO进一步氧化需要更高的能量。图3D总结了已报道的从甲醇水溶液中制氢的代表性催化剂的性能,Pt–C/TiO₂展现出卓越的活性,优于已知的光催化和热催化体系。
图4 产氢性能及原位表征
图4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技术揭示了Pt-C/TiO₂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中的动态变化和反应机制。图4A展示了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的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甲醇(CH₃OH)被活化为甲氧基(CH₃O*),且反应过程中没有检测到CO生成。图4B和图4C分别展示了准原位XPS对Ti 2p和Pt 4f的分析,表明在光照条件下,Ti³⁺和O原子捕获光生空穴,而Pt单原子(PtSA)捕获光生电子,导致Pt⁰含量增加。图4D通过差分电荷密度分析,揭示了Pt–C/TiO₂中C原子与PtSA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光生电子的转移。图4E展示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甲醇氧化脱氢过程的能量剖面,表明Pt–C/TiO₂具有更低的反应能垒,且甲氧基(CH₃O*)的脱氢步骤是速率决定步骤。这些结果表明,Pt–C/TiO₂光催化剂通过PtQD和Ti³⁺的协同作用以及PtSA和C之间的高效电子转移通道,实现了高效的光催化制氢性能。
图5 反应路径及机制
图5展示了Pt-C/TiO2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从甲醇水溶液中生产氢气的可能催化循环机制。甲醇首先在Pt量子点(PtQD)上自发脱氢形成甲氧基(CH3O*)。在光照下,光生空穴被Ti3+和氧捕获,随后与甲氧基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甲醛(HCHO)。同时,C/TiO2基底被激发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Pt单原子(PtSA)从C原子(占据钛空位并与PtSA配位)获取光生电子,并进行后续的还原反应,最终实现高效光催化转化甲醇溶液,产生氢气而不产生CO。
总结展望
本研究以原子级调控策略构建出Pt–C/TiO₂光催化剂,成功解决了光催化甲醇脱氢中活性低、选择性差、易产生CO等问题。结果表明,通过Pt单原子与碳原子构建稳定配位结构,不仅提高了电子富集与转移效率,也协同激活TiO₂表面位点,最终实现高效、低温、无CO的氢气产出。
文献信息
Synergy between unique Pt-C coordination and Pt quantum dots on TiO₂ for exceptional photocatalytic methanol dehydrogenation. Science Advances,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w2028
#云南大学
#柳清菊
#清华大学
#唐军旺
【做计算 找华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