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量子之父潘建伟:从小镇少年到世界科技巅峰的传奇之路

你知道谁是“量子之父”吗?

他从浙江小镇走出来,带领中国在量子技术领域屹立世界前沿。

2024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士,再次证明了他的国际影响力。

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中国科技崛起的缩影。

一个小镇少年的量子梦想

潘建伟,1970年3月11日出生于浙江金华东阳的一个普通家庭。东阳是一个小县城,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但这里孕育了无数勤奋好学的孩子。潘建伟从小就对科学充满好奇,父母虽是普通工人,却一直鼓励他自由探索,培养了他对知识的热爱。

1987年,17岁的潘建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主修现代物理。这所大学是中国培养理工科人才的摇篮,潘建伟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量子力学——一个充满神秘和挑战的领域。他被量子世界的奇妙所吸引,决心将一生献给这片未知的领域。

大学毕业后,潘建伟选择出国深造,199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安东·蔡林格教授。在维也纳,他参与了量子隐形传态实验,该成果于1997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轰动全球。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量子技术不仅是科学的追求,更是未来的希望。

回国开创量子时代:从“墨子号”到“祖冲之2.1”

2001年,31岁的潘建伟回到中国。那时,中国的量子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费紧张,设备落后。但潘建伟没有退缩,他选择在USTC建立自己的量子实验室。

2004年,他的团队实现了五光子纠缠,这在当时是世界纪录。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信息领域开始崭露头角。

然而,潘建伟的野心不止于实验室。他梦想将量子技术带到太空。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潘建伟是这一项目的领军人物。“墨子号”实现了1200公里以上的量子纠缠分发,为建立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量子通信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能够提供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任何窃听行为都会破坏量子态,从而被检测到。

潘建伟的脚步没有停下。2021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量子计算机“祖冲之2.1”。据称,这台计算机的速度比谷歌的“Sycamore”快一百万倍,标志着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也取得了领先地位。量子计算机的潜力巨大,它可以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如分子模拟、材料设计和优化算法。潘建伟说:“量子技术将改变世界的运行方式,我们只是刚刚起步。”

领导者与“量子之父”:国际认可与国家重任

潘建伟不仅是一线科学家,更是中国量子科技的领路人。2011年,他41岁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之一。2017年,《自然》杂志将他评为“十大科学人物”,并称他为“量子之父”。同年,他担任USTC副校长,开始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

作为教育者,潘建伟致力于培养年轻的科学家。他的实验室是中国量子信息科学的核心,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他常常对学生说:“科学需要耐心和坚持,但更需要勇气去探索未知。”

国际上,潘建伟也获得了广泛认可。2012年,他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奖;2015年,他的团队在双重量子远距离传输方面的突破被《物理世界》评为年度突破;2024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士,成为首位入选的中国量子物理学家。这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

量子时代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潘建伟的成就,让中国在全球量子技术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量子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从国际合作到伦理道德,每一步都需要慎重对待。

“量子技术是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风险。”潘建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强调,科学家有责任确保技术的正确使用。他正在推动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将为全世界提供更安全的通信方式,但也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信任。

未来,潘建伟的目标是让量子技术惠及普通人。“我希望有一天,量子计算机能帮助医生更快地发现新药,量子通信能让每个人都有安全的隐私保护。”他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9GMWJ_hrNgXkUzp7PYy90X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