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曾经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如今却隐隐有了平易近人的迹象。社交平台上有关奢侈品的讨论,不再是谁家涨价了,而是“奢侈品降价”。并且,仔细观察自己周边商圈的奢侈品店,也早已没有了以往那种大排长龙的画面。
而这种场景的变迁,其实也揭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深层变革。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高净值人群品质生活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同比下滑2%至1.63万亿元。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大家都没钱了,但实际上远没有这么简单。
纵观近些年奢侈品行业的发展,不难发现,奢侈品牌通过涨价维持其稀缺性和品牌调性的策略,大家都不再买账,甚至开始形成一种“负向循环”。
像某品牌包配货规则从“1:1”演变为“1:2.5”,LV 一年内五次调价,反而催生了“反品牌化”消费——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的轻奢品牌或折扣渠道,形成经济学上的“替代效应”。
而线下的折扣渠道,最典型的莫过于奥莱,从社交平台上来看,跟多网友都分享出了自己在奥莱淘到的折扣奢侈品。像有些网友23700买的LV酒神包包,其他网友在奥莱只用了17000就买到手,相当于打了7折。
除了线下的奥莱,还有被称为“线上奥莱”的唯品会,做的也是品牌折扣的生意,近些年来,靠着较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像前段时间平台开启的“限时狂秒”活动,就上线了一批Burberry的女包,补贴后的价格仅为国外专柜价的2折,不少爆款刚上线不久就被抢购一空。
并且最近618期间,平台首日就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在5月14日上午开启的“限时狂秒”活动中,上线了一批的Coach和Kate spade的包包,最低价格甚至被打到了1.2折。
就比如其中一款Coach经典款Mollie 25手提包,当天1690就能到手,相当于市场价的3折。本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叠加消费券,即便是爆款托特包千元左右也能到手。
当奢侈品消费从“仰望星空”回归“脚踏实地”,折射的是整个社会消费心态的成熟。消费者不再为品牌故事买单,而是认真计算一针一线的性价比。在理性消费时代,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的价值判断,才能在市场变迁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