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总结
无阳极锂电池是实现高能量密度储能的一条很有前景的途径,然而,寄生界面反应导致的锂储量损失、正极材料的退化以及锂的可逆性有限等问题,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在此,我们提出一种集成了 Li₂S@C 牺牲层的聚烯烃隔膜,在安时(Ah)级别的无阳极软包电池中实现了多尺度的界面稳定。这种方法在电池形成循环过程中,既能同时补充定制的锂储量,又能构建出具有高电压耐受性(高达 4.5V)的含多硫化锂的正极界面。通过原位电化学阻抗谱和透射模式原位 X 射线衍射的实时跟踪表明,与 Li₂S@C|PE 预锂化隔膜相接触的 LiNi₀.₈Co₀.₁Mn₀.₁O₂正极中,锂的扩散动力学得到了加速,相演变也更加稳定。因此,组装了一个采用银改性铜箔和 LiNi₀.₈Co₀.₁Mn₀.₁O₂正极,并搭配 Li₂S@C|PE 隔膜的 1.22 安时软包电池,其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分别达到了 450 瓦时每千克和 1355 瓦时每升。这种预锂化方案展现出了扩大应用规模的潜力,以及在确保无阳极 / 少阳极锂金属电池的界面化学性质方面的普遍适用性。
图文简介
预锂化层的补锂过程示意图
Li₂S@C 预锂化剂以及 Li₂S@C|PE 隔膜的设计与制备
搭配 Li₂S@C|PE 隔膜和聚乙烯(PE)隔膜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电池的准平衡状态以及阻抗演变情况
各种无阳极电池原型的电化学性能评估
论文信息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9521-8
通讯作者:Yue Ma
小编有话说:本文仅作科研人员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活动。由于小编才疏学浅,不科学之处欢迎批评。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小编。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欢迎互设白名单。投稿、荐稿:polyenerg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