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心如
单位: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化仪自动化流水线已普遍存在检验科,可在实际工作中,生化分析容易出现盲区,需要加强监控。其中,反应曲线分析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同的反应曲线可以反应仪器、试剂、校准、质控、标本等不同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发现失控或错误发生的原因。但也有反应曲线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样本含有少许纤维蛋白、吸样量少影响结果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检验人要综合其他因素分析问题,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检验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案例经过
某个忙碌的早上,生化仪做出一位患者的尿淀粉酶结果是18.4U/L,一个非常正常的结果,也没有触发仪器报警。
一般情况下,我们已经把这个结果给审核了。但是我习惯性的看了一下生化仪的反应曲线,却发现了十分的异常:淀粉酶测定反应模式为速率法上升抛物线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生理盐水稀释法重新测定,于是在确认当天质控高值和低值都在控的情况下,我立即选择仪器自动稀释5倍模式重新复检,得出结果为5710U/L并且仪器报警。
再次查看反应曲线,依然异常,手动稀释10倍再次复检,得出结果为950.6U/L,乘以稀释倍数10得出最终结果9506.0U/L。
随后我查看患者病历,患者被诊断为胰腺炎,血淀粉酶结果为1214.3U/L。尿淀粉酶结果9506.0U/L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符,审核结果并发送危急值通知临床。
案例分析
在动力学法检测的生化反应中,由于标本酶含量过高,导致反应体系中酶的底物短时间内消耗殆尽,使得之后的反应吸光度变化近乎为零,反应曲线成为一段较平坦曲线,其斜率不符合实际情况,所得反应结果也不符合真实值的现象称为底物耗尽现象。
本案例中,第一次淀粉酶结果为18.4U/L、第二次稀释五倍后结果为5710U/L,分别可见第一次反应曲线Main Read Timing 22-28读点区域内早已经提前反应完了,呈现空白的假直线,第二次稀释五倍的反应曲线Main Read Timing 22-28读点区域内反应曲线呈现抛物线弧形而非呈直线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三次稀释十倍后淀粉酶结果为950.6U/L的Main Read Timing 22-28读点区域内反应曲线呈现直线形,可见这才是该样本最终的正确数值。
知识拓展
酶活性检测是临床生化实验室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一般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尿淀粉酶AMY等等。检测方法一般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速率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高精密度和光栅的应用,为用速率法来准确检测各种酶的活性提供很好的保证。
但是,当人体肝脏、心脏、胰腺等器官发生严重损伤时,ALT、AST、CK、AMY等酶的大量释放使血中浓度急剧升高,有时超过正常水平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此时就容易出现在检测过程中反应底物被耗尽、被检血清中酶活性过剩的现象,导致检测的血清酶活性大大低于实际水平的结果。
而且,此种现象若仅从检测结果分析,难以引起检验人员的注意,从而无法进行应有的样品稀释、重新检测等纠正程序,最终报出与实际酶活性相差甚远的假性结果。
发生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纠正措施,将延误对患者的诊治。因此,如何监测和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活性检测过程中底物耗尽的现象,对于检验人员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案例总结
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在实际的日常审核结果工作中,我们不能看到正常结果就发报告,要了解检测方法的方法学原理,学会看反应曲线,警惕隐形的陷阱,遇到底物耗尽的情况时要通过稀释样本得出最终正确的结果。
异常的结果总是神出鬼没,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发现。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完美结合,以确保每一份检验报告精确无误,为临床诊断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是我们每一位检验工作者的不懈动力。
【参考文献】
[1] 郗志华.浅谈西门子生化仪反应曲线[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27(04):25-27.
[2] 闫家微,张启全,成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底物耗尽现象的发现和解决[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623-1624.
[3] 岳展伊,唐古生,杜大海,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酶活性过程中底物耗尽的监测和处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4):414-415.
编辑:yeah 审校: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