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一文读懂网络基础: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 四层模型

在计算机网络里,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 四层模型,规范着数据传输。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两大模型。

一、OSI 七层模型

OSI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将网络通信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

作为最底层,把数据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网线、光纤等介质传输比特流,像 RJ45 接口就属于这一层。

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装成帧,借助 MAC 地址实现点到点传输,还能检测并纠正错误,以太网协议是其典型代表。

网络层

封装数据包,依据 IP 地址选择转发路径,ARP 协议可将 IP 地址解析为 MAC 地址。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通信服务,TCP 协议面向连接,保障数据可靠传输;UDP 协议无连接,传输速度快。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如远程登录时维持会话连接。

表示层

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保障数据安全,提升传输效率。

应用层

作为用户与网络的接口,包含 HTTP、FTP 等协议,支持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应用。

二、TCP/IP 四层模型

TCP/IP 模型在互联网发展中形成,分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

实现计算机与网络硬件间的数据传输,通过 ARP 和 RARP 协议转换 IP 地址和 MAC 地址。

网络层

与 OSI 网络层功能相似,通过 IP 协议实现数据包路由转发,处理网络拥塞。

传输层

同样有 TCP 和 UDP 协议,前者适用于对准确性要求高的场景,后者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应用层

提供 DNS、HTTP 等协议,满足解析域名、浏览网页等网络应用需求。

三、两大模型对比

设计理念

OSI 先有模型后有协议,通用性强;TCP/IP 先有协议后有模型,侧重实际应用。

层次划分

OSI 有七层,划分细致;TCP/IP 有四层,将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会话层与表示层及应用层进行了合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1PgmLxP-cPRRmQHYM-GhOC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