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研究团队近日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他们在金属表面超疏水性能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显著成果。
杨建军团队通过创新的科技手段,将飞秒激光元素掺杂微纳结构与循环低温退火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在铝合金表面上构建出了仿生蚁穴状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金属表面高效且稳定的自启动超疏水特性。
相较于传统依赖于微/纳米结构制作和低表面能有机物修饰的超疏水处理方法,杨团队的新技术显著提升了金属表面在腐蚀性环境中的耐受性。经过长达2000小时的腐蚀性盐水浸泡测试,金属样品表面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超疏水效果,其腐蚀电流相较于未加工样品大幅降低了5个数量级。
该团队所研发的超疏水表面还展现出了对酸碱溶液浸泡、紫外辐射以及冷冻循环等极端环境的出色适应性。通过与沈阳金属研究所的紧密合作,研究团队进一步从理论层面揭示了次晶相态在降低材料表面能以及提升化学稳定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为超疏水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为设计和开发具有高性能的材料表面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材料科学领域再次取得了重要进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