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自古以来,我们对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就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幻想,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终于拥有了进入太空的能力,起初,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并没有便利的条件,他们进行沟通的方式也只能依赖无线电。
因为太空的环境特殊,利用文字进行沟通又很大的困难,当一支钢笔进入太空的时候,将会在太空的强大压力下受到挤压,里面的墨水很有可能会喷涌而出,从而漂浮在空中,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在太空中写字,只能仰仗铅笔。
然而,2021年的时候,我国开展了太空授课,当时,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们第一次使用镜头和我们进行远程的沟通,这一堂课之中,我们见到了太空舱内的景象,了解了宇航员的生活,甚至看到了宇航员在太空舱内写下的毛笔字。
这个场面不仅令我们感到惊诧,同时,也令美国媒体感到惊诧,他们想不明白,为何我国宇航员能在空间中写下毛笔字,里面的墨水不会漂浮吗?毛笔松软的笔触不会散开吗?
太空写字
事实上,自从人类登上太空以来,就在想方设法完成“写字”的目标,当时,许多钢笔都在太空环境下“墨洒当场”,让宇航员无奈至极。
在这种情况下,NASA和苏联只好给宇航员配备铅笔,而且为了防止铅笔木屑的产生,宇航员携带的铅笔都是自动铅笔。可不要小看了这些自动铅笔,它们可算得上当时的“高科技”。
为了防止太空环境的挤压,这些自动铅笔的内芯更加厚实,而且,笔尾的橡皮也要经过特殊的处理,防止留下多余的碎屑。
可以说,这么一支小小的铅笔,经过了许多关卡的考验,而且从用料到实践,经历了许多过程,所以,它的价格也出奇的高。
按照NASA科学馆的批露,当时他们只买了34支笔就花了4000多美元,平均每只笔都要117美元左右,按照今天的汇率来算,相当于800多元人民币。
太空笔的演化
如上所述,当人们最初进入太空的时候,钢笔是所有笔中最难以使用的器物,宇航员只能使用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铅笔,但是随着科技的进展以及对宇宙的探索,不久后,钢笔的制造技术再度迎来了革新。
20世纪60年代,美国费希尔公司耗资百万,投入了钢笔技术的革新当中,他们发明了一种特殊加工的硫化墨,当这种墨水划过纸张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在上面留下痕迹,而且风干的速度也非常快。
此外,他们还对钢笔的工艺进行了修改,不但将钢笔的笔尖进行了锐化的处理,而且还在笔杆内部采用了氮气气囊,如此一来,当宇航员用钢笔写字的时候,轻轻一挤便能流出墨水,而且墨水会直接“吸附”在纸上,而不是“滴落”在纸上。
由于这种钢笔能够在太空中使用,因此,也被命名为“费希尔太空笔”,当时的费希尔公司凭借这个由头大赚了一笔,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售卖单价,以每支6美元的价格出售给NASA当局。
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钢笔又一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马克笔成了人们随身携带的“宠儿”,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钢笔,马克笔在太空中的使用更加便捷,他没有特制的笔端,也不需要氮气的填充,能够轻而易举将文字留在纸张上。
随后,各种各样的圆珠笔相继问世,不过特殊的是,这些笔一经诞生就吸取了前人的教训,因此,它们能够更加轻松的在太空中使用。
太空写就毛笔字
2021年,我国宇航员刘伯明在太空舱内,用毛笔写下了“理想”二字,这大抵是毛笔第一次留字于太空。
要知道,毛笔可不同于一般的笔,作为我国古代一脉传承下来的笔,毛笔的笔端是散开的,因此,毛笔字才有了“勾、点、钝”等诸多写法。
而且毛笔顶端的毫毛也不同,有取自羊毫的,也有取自于兔毫的,这些动物的毛质不同,写出来的字也完全不同。
事实上,毛笔的笔端看起来充斥着毫毛,但这些毫毛的内部都是中空的,这是古人在写字时,为了让毛笔吸附墨水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这些毫毛能够轻而易举将墨水吸附于其中,并且不会在太空的压力下散开。
此外,毛笔字常用的纸张是宣纸,这种纸凝而不发,滴落于上面的墨汁往往会直接散开,因此,宣纸也是一种吸附性很强的纸,当毛笔轻点于宣纸之上,里面的墨水就会从笔端吸附于纸张上,相当于进行了一个“传导”。
因此,毛笔的墨水不会在太空压力下当场散开,也不会在书写的过程中漂动起来,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先人的智慧,他们在几千年前发明出来的东西,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面对刘伯明的书法,西方的部分媒体将其称作“摄影棚搭建的假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刘伯明的书法,就会发现他的字迹墨色通透,而且还流露着些许墨水的嫌隙和飞白,是真正用墨水写就的佳作。
结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科技的飞黄腾达和物质的充盈幸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康庄盛世,但是于此同时,我们更不能数典忘祖,将传统的文化抛在脑后。刘伯明写就的“理想”二字,既是太空开拓之理想,也是国家富强之理想。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