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亚科—青篱竹总族(一):香竹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竹亚科
青篱竹总族(北美箭竹总族)
青篱竹总族(学名:Arundinarodae)又名北美箭竹总族,禾本目禾本科竹亚科的一个总族。
北美箭竹族或青篱竹族(学名:Arundinarieae)是禾本目禾本科的一个族,是北美箭竹总族或青篱竹总族的唯一族,约有30属60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北美洲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1.酸竹属
酸竹属(学名:scientificname)为禾本目禾本科的一属,属于竹亚科青篱竹族。酸竹属下一共有6种,其中5种分布于中国大陆南方,一种分布于东南亚。
(1)形态特征
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单轴型;竿散生,直立;节间圆筒形,仅在有分枝一侧之下部微有沟槽,内壁常有海绵状的髓;竿环微隆起;竿芽单生;竿中部每节具3枝,上部节有时可多至5枝。竿箨脱落性,箨鞘背面常被有小刺毛;箨片通常较小,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叶片大小多变化,次脉多数,小横脉明显。花序顶生,由数枚或多数小穗组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小穗通常较粗壮,含小花多数,具明显的小穗柄;颖2-4片;外稃大,多脉,小横脉明显或否,先端渐尖或具短芒;内稃较其外稃为短,背部具2脊,亦可具多脉;鳞被3,膜质,边缘常透明;雄蕊6,花药黄色,花丝丝状,互相分离;花柱1,柱头3裂,羽毛状。笋期春季至初夏,花期夏季或秋季。
(2)酸竹
酸竹(学名:Acidosasachinensis)为禾本科酸竹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广东阳春。生长于海拔700米左右山区,生于疏林下或开旷地上。
主要价值
竿可供造纸或篾用;笋可食用或加工成腌制品,味酸,故名酸竹。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无危(LC)。
保护措施:相关野生竹已建保护机制,可通过人工繁殖,扩大栽培,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悬竹属
悬竹属(学名:Ampelocalamus)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该属有2种,分别特产于我国海南及贵州荔波。
(1)形态特征
竿直立,上部可作藤状下垂;节间圆筒形,中空,竿壁薄,新竿在节下方有小刺毛,老后脱落而留疣基和刺毛痕;竿每节具单芽,但芽的先出叶内包有3芽,以后形成每节2或3枝乃至多枝,枝条较开展。箨鞘迟落,远短于其节间,厚纸质或近革质,边缘质薄而近膜质,无毛,有时基部可具微毛;箨耳明显,易落,边缘生放射状长繸毛;箨舌很短,边缘亦具流苏状长繸毛;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短于箨鞘或与之等长。叶鞘口部有明显叶耳,耳缘有放射状长繸毛;叶舌截平,坚硬,边缘亦具流苏状长继毛;叶片的小横脉不明显。圆锥花序疏松,通常着生在叶枝的顶端;小穗柄有微毛;每小穗含2-7朵小花,排列疏松,顶生小花不发育;小穗轴长为小花之半,且易逐节断落;颖片2,质薄,第一颖1-3脉,第二颖3-5脉;外稃纸质,7-9脉;内稃近等长或稍长于外稃,背部具2脊,脊上部和近顶端处被微毛;鳞被3,几同大,上部及边缘有纤毛;雄蕊3,花药纵长裂开;花柱2,基部联合,柱头羽毛状。颖果卵状长圆形,光滑无毛。
(2)射毛悬竹
射毛悬竹(学名:Ampelocalamusactinotrichus)为禾本科悬竹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500-1200米之山坡路边林下。海南特产。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崖县洋琳岭。
主要价值
竹姿优美,可供观赏。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3.寒竹属(方竹属)
寒竹属(学名:Chimonobambusa)又名方竹属,是竹亚科下的一个属,为小灌木至小乔木状竹。该属共有约30余种,分布于亚洲。我国已有其全部种类。分布在秦岭以南各省区,西藏南部亦有,但较集中的地区是在西南各省区。日本、越南及缅甸等国亦有分布,多生于林下。
(1)形态特征
地下茎为复轴型。竿高度中等,中部以下或仅近基部数节的节内环生有刺状气生根;不具分枝的节间圆筒形或在竿基部者略呈四方形,其长度一般在20厘米以内,当节具分枝时则节间在具分枝的一侧有2纵脊和3沟槽(系与竿每节具3主枝相呼应),竿环平坦或隆起;箨环常具箨鞘基部残留物;竿芽每节3枚,嗣后成长为3主枝,并在更久之后成为每节具多枝,枝节多强隆起。箨鞘薄纸质而宿存,或为纸质至厚纸质,此时则为脱落性,背面纵肋明显,小横脉通常在上部清晰可见,被小刺毛或少数种类无毛,并常具异色的斑纹或条纹,边缘生纤毛;箨耳不发达,鞘口偶或具继毛;箨舌不甚显著,截平或弧形突起;箨片常极小,呈三角锥状或锥形,长多不超过1厘米,与箨鞘相连处常不具关节或略具关节。末级小枝具(1)2--5叶;叶鞘光滑,但在外缘有纤毛;叶耳不发达,鞘口燧毛较发达;叶舌低矮;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先端长渐尖,中脉在上表面下陷,在下表面隆起,小横脉显著。花枝可一再分枝,形成总状或圆锥状“花序”,若生于上部具叶枝的下部各节时,则常不再分枝,分枝有时可与假小穗混生于节上,末级花枝的基部有一组逐渐增大的苞片;假小穗细长,侧生者无柄,顶生者以最上的一假花枝节间充作柄,基部有1先出叶及。至数片逐渐增大最后与颖相似的苞片,部分苞腋具芽或由此芽发育成的次生假小穗;小穗含数朵至多数小花,其下方l或2朵不孕而于外稃内有小形的内稃及小花的其它部分,这些部分常类似一芽;颖1—3片,与外稃相似;外稃纸质,卵状椭圆形,先端尖锐,7—9脉;内稃薄纸质,与其外稃等长或稍短,背部具2脊,先端钝圆或微凹;鳞被3,膜质而近透明,边缘生纤毛,近外稃一侧的2片较大,成为形状相对称的一对;雄蕊3,花丝分离,细长线形,花药基部呈箭镞状;子房椭圆形,花柱短,2裂,柱头2,羽毛状;颖果,果皮多少有些肉质增厚,致使果实在干燥后呈坚果状。
(2)寒竹
寒竹(学名:Chimonobambusamarmorea)为禾本科寒竹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浙江和福建等省。日本也有分布。西藏及世界各地多已有引种栽培。
生长环境
寒竹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多喜林木交错遮阴的生长环境,原产地或适生地一般年平均温度为8-12℃,1月份平均气温为-5-10℃以上,寒竹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以排水良好、深厚、湿润肥沃、pH值5-7的土壤为好。
主要价值
庭园观赏竹种,世界各地多已有引种栽培。
寒竹竹笋品质纯正、肉肥厚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寒竹竹笋不但美味,而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保护现状
寒竹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4.香竹属
香竹属(学名:Chimonocalamus)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为小乔木至灌木状竹。该属共有10种与1变种,其中2种产国外,1种见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南部,其余7种与1变种均为云南南亚热带山区所特有,由此可知云南南部实为本属的分布中心。
(1)形态特征
中小型竹类,地下茎合轴丛生。竿梢头直,中下部各节均有一圈相互靠接或各自分离的刺状气生根;节间圆筒形,在分枝的一侧微扁或具纵脊与沟槽,罕浑圆,空腔内常具黄色芳香油液;竿环微隆起至强隆起;竿每节具1枝或多枝,但常为3枝或具3主枝,枝环显著隆起,主枝下部节上亦可有刺状气生根刺。
竿箨脱落性;箨鞘一般均较其节间为长,纸质至薄革质,背部通常贴生棕色小刺毛,鞘口狭窄,呈舌状突出或下凹;箨耳通常不明显;箨舌显著,常具流苏状维毛;箨片线形至披针形,直立或外翻。叶耳微小或不存在,鞘口繸毛发达,劲直或波曲;叶舌低矮;叶片通常较小,狭窄,次脉2-4对罕可更多,小横脉清晰,组成长方格状。圆锥花序简短而疏散,位于具叶小枝之顶端,花序分枝的基部通常具微毛与鳞片状苞片;小穗含小花4-12朵,最上方小花为不孕性,且常呈针芒状;小穗柄扁平,小穗轴节间的内侧扁平,具浅沟槽,向上渐粗而呈棒状,密被白色柔毛;颖2片,第一颖较小,3-5脉,第二颖7脉;外稃薄革质,7-9脉,小横脉通常明显,先端钝尖,边缘生纤毛;内稃略长于外稃,质地与外稃相同或较之为薄,背部具2脊,脊上被纤毛,先端钝;鳞被3,倒卵形或菱形兼卵形,先端细齿裂为纤毛,呈流苏状,后方1片较小;雄蕊3,花药不伸出花外;子房无毛,花柱2或单一,简短,柱头2,羽毛状。颖果呈细长纺锤形,光滑,无腹沟。
(2)香竹
香竹(学名:Chimonocalamusdelicatus)为禾本科方竹属下的一个种。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金平县。海拔1400-2000米山区,常与阔叶树混生。在金平县分水岭及大寨乡周家寨均有天然纯林存在,也有少量人工栽培。年均温在17℃以上,不低于11℃的有效积温在5600℃以上,极端最低温度0℃,要求无霜期在340天以上,无重霜年均降水量900-2000毫米,年均湿度>65%。在砖红壤、赤红壤和紫色土上生长良好,要求土层厚6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湿润为佳。
主要价值
香竹是竹类唯一发现能分泌芳香油精的种类、竹笋称香笋,笋味佳,为中国云南金平县主要笋用竹种。 [3] 竹筒有特殊香味可制竹香茶,既富特色又有益身体健康。其材质坚硬,不易虫蛀,也大量用于盖房和编织。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5.少穗竹属
少穗竹属(学名:Oligostachyum)为禾本科的一属植物。全部产于我国,自武夷山脉及其以东,延至五岭山脉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个别种可达长江流域中部。
(1)形态特征
地下茎为单轴或复轴型。竿散生,直立;节间在有分枝一侧的基部乃至中、上部扁平或具纵沟槽;竿节在较细的竿中明显隆起,在粗竿中则较平坦,节内长(3)-5毫米;竿每节一般分3枝,有时其间还杂生有明显较细的次级枝,或在竿上部各节分枝可较多,稀可在竿之中部为粗细近相等的5-7枝,枝通常开展(毛稃少穗竹的分枝有时紧贴主竿或上举)。竿箨早落或迟落;箨鞘革质或纸质;箨耳及鞘口繸毛均缺,稀可具小型的箨耳或少数直立的鞘口繸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带形,或为披针形以至线形,通常开展或外翻,稀可直立,有时早落。叶在每小枝为(1)2或3片或多至10余片;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或偶可有小型的叶耳及直立的鞘口繸毛;叶片常较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也可为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小横脉明显。花枝通常位于顶端具叶小枝的中部和下部之各节上,自下而上地覆以鳞片状至鞘状的苞片,然后顶生一花序;总状花序简短,常仅具小穗(1)2或3(6)枚,稀可为具有小穗10枚左右的圆锥花序,花序总梗,花序轴及其分枝或小穗柄均甚纤细,无毛或在纵棱上有小刺毛或柔毛,花序在分枝处常托以鳞片状苞片;小穗多少两侧扁,含数朵至多朵小花;小穗轴易于在可孕小花下脱节,其节间为外稃长度之半或更短,在其近内稃的一侧扁平或具纵沟;颖1-3(5)片;外稃在小穗下部者有0-5片为不孕性,其形略小而与颖相似,但各可具极小的内稃,孕性外稃具不明显的纵脉7至多条,背面具微刺毛而略粗糙,腹面的小横脉明显并常生有微柔毛,顶端渐尖而成为短芒状尖头;内稃远小于外稃,稀可在小穗上部者与其外稃近等长,但必甚狭于外稃,表面亦被微刺毛,背部具2脊,顶端钝圆或微凹,脊间和脊外至边缘各具2-4细脉;鳞被3,菱状倒披针形或长菱形,具5-7脉,两侧的2片常为不对称形,上部透明膜质,并于边缘具纤毛,向下渐增厚;雄蕊3或4(5)枚;子房无毛,花柱1或3枚,柱头3,稀可2枚,羽毛状。
(2)实际用途
少穗竹属竿壁较薄,可劈篾用于箍桶;叶在当地用以治小儿惊风。
少穗竹属幼嫩绿色,老竿转黄色,叶茂密翠绿,群体观感好,适宜丛植、片植,特别是小片种植与体量较大的地、物搭配造景。
少穗竹属竹材较粗大,还可材用劈篾。
(3)少穗竹
少穗竹(学名:Oligostachyumsulcatum)为禾本科少穗竹属下的一个种。产福建,浙江有栽培。生于林中。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闽清。
实用价值
本种竿壁较薄,竹材较粗大,可劈篾用于箍桶。
药用价值
叶在当地用以治小儿惊风。
观赏价值
该竹幼嫩绿色,老竿转黄色,叶茂密翠绿,群体观感好, 适宜丛植、片植,特别是小片种植与体量较大的地、物搭配造景。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