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Long-term soil warming decreases soil microbial necromass carbon by adversely affecting its production and decomposition
译名:长期土壤增温通过抑制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生成和分解,进而减少微生物残体碳的含量。
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IF:10.8
发表日期:2024.5.31
第一作者:田野
通讯作者:刘小飞
背景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残体碳占土壤有机碳的一半以上,其作为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稳定的前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全球气候变暖下微生物量残体碳的变化趋势存在着不确定性。而温度升高可以直接或间接引发土壤养分有效性(如氮和磷含量)、土壤胞外酶活性、微生物生理性状、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变化,进而显著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残体碳的积累。因此,了解全球变暖中微生物残体碳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提高对全球变暖下有机碳循环机制的理解。
研究目的
(1)研究土壤变暖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含量;
(2)确定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和过程。
材料与方法
(1)本研究位于奥地利阿尔卑斯山脉温带森林(11°38 ' 21″E;47°34′50″N),海拔910米。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水量1493毫米。
(2)设置两个处理:Control代表控制温度,Warming代表增温4°C。
(3)设置样地并使用2.5 cm宽的手动螺旋钻,分别从0-10 cm和10-20 cm土层随机采样。
(4)测定指标:BNC、FNC、MNC、SOC、MBC、pH、CUE、Turnover time、NAG、LAP、AP、NH+4、NO−3、DON、TIP、TOP、Olsen P、Olsen Pi。
结果
(1)土壤长期增温对细菌残体碳(BNC)、真菌残体碳(FNC)和微生物残体碳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FNC / BNC比值无显著影响。季节和土壤深度对BNC、FNC、MNC和FNC/BNC比值均有显著影响。土壤深度对BNC的影响不显著(表1)。
表1 气候变暖、土壤深度和季节对微生物(真菌和细菌)残体碳及其组成和真菌与细菌残体碳质量比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在0-10 cm土层中,与对照地块相比,增温样地的MNC含量下降了11%, BNC含量下降了32% (图1a,c)。,在10-20 cm土层深度,BNC、FNC和MNC的含量分别下降了30%、36%和33%(图1e-g)。
图1 0-10 cm和10-20 cm土壤深度,对照和增温样地微生物残体碳(MNC, c, g)、真菌残体碳(FNC, b, f)、细菌残体碳(BNC, a, e)含量及FNC / BNC比值(d, h)。
(3)在0-10cm土层,增温样地细菌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BNC/SOC)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图2a)。0 ~ 10 cm土壤增温对FNC/SOC和MNC/SOC无显著影响。在10 ~ 20 cm土层,由于土壤增温,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减少了14% (图2b),但没有观测到增温对FNC/SOC和BNC/SOC的影响(图2b)。
(4)增温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减少和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降低,从而导致MNC含量的降低。这种减少主要是由于变暖导致土壤有效磷的限制,反过来又限制了微生物生物量的产生。相反,增温增加了土壤胞外酶的活性,特别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加速了MNC的分解。
图2 0 ~ 10 cm (a)和10 ~ 20 cm (b)土壤深度,对照区和增温区微生物残体碳(MNC)、真菌残体碳(FNC)和细菌残体碳(BNC)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
图3土壤有机碳(a)、pH (c)、微生物性状(MBC、CUE和周转时间,b、d、e)、土壤磷(TIP和OlsenPo, f、g)和胞外酶活性(NAG和LAP, h、i)解释的微生物残体碳(MNC)变异的偏残差图
图4 微生物残体碳多个预测因素的相对影响
图5 长期变暖条件下微生物、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影响微生物残体碳(MNC)形成和分解机制的概念模型
结论
(1)土壤增温减少土壤有效磷含量,限制了微生物生物量的生物合成和CUE,进而抑制了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
(2)土壤胞外酶活性随着温度上升而受到刺激,加速对微生物残体碳分解速率,降低其含量;
(3)温度上升降低了微生物残体碳对有机碳的贡献。
更多相关讯息SO栢晖生物了解更多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