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知行书院 张姝宇
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刘漫卿
▎学生“导师”
2017年10月13日,北航老主楼四层的一间教室内,伴随一阵热烈的掌声,5名肤色各异的国际学院学生走上讲台,面向一百多个学生开始了他们的教学工作。
对于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北航来说,“国际化”是前沿科学研究和校园教学工作的重点推进理念。而北航国际学院所开展的导师项目(Tutor Project)则体现了北航对于国际学子的人文关怀。这个项目于去年十月开始,历时十周,今年一月闭幕,涵盖高等数学、物理、编程、数据处理、工程设计等五个方面九门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主选择,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不可否认的是,当一个外国学生来到一个新的国家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时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挑战;”项目的创始人,北航国际科学协会会长Marco教授介绍道,“每一个来到北航的学生都对于科学有着极大的热忱,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想帮助国际学院的学生更好地融入北航的生活。”
Marco教授
项目一提出几乎是受到所有学生的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积极报名充当“导师”的工作,经过精挑细选,最终只有5位学生当选。这五位学生负责Python、C++、Matlab、Catia、高等数学的教学,其余课程由北航老师担任相关导师进行教学工作。
毕业于伊朗阿扎德大学的Amir就是这5位学生中的一员,凭借对于编程的热爱,他在导师项目中教授C++课程。在北航攻读航空航天工程硕士学位的他,无论是独立设计课程内容,还是面对不同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讲课,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开始他的教学计划是面向本科生的,但报名的大部分是硕士生,还有一些博士生。面对与自己相同年级、甚至是高年级的同学,他的压力不小,但他对于自己的能力很有自信。他每天上课前都会认真备课、设计课堂问答和团队合作环节,在课上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从第一节课的9名学生到中期课堂的29名学生再到最终获得证书的13名学生,Amir在教学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
“导师项目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棒的经历,”这个高高的小伙子笑着说“这个项目给了我信心,让我觉得我有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项目结束后,Amir打算运用C++的知识一起进行创业,这不仅是作为这个项目的一种成果,更是作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水平的途径。
▎学习与突破
导师项目中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参与课堂的学生本身,通过这个项目,每个人都学到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Niyitegeka是在导师项目中学习C++的学生。虽然从小就了解了部分编程语言,但还是第一次系统地学习C++来编程。在他看来,导师Amir对于C++语言、概念的理解开拓了他的思维方式,让他很多平时的“突发奇想”都有了转换成现实的可能。顺利从导师项目毕业后,他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在尝试设计移动应用程序。
Kerrouche在北航攻读自动化的硕士学位。在做专业相关科研项目和处理一些复杂数据时,他发现需要大量应用C++的有关知识,而自己在这方面却有所欠缺,于是在听到导师项目开始时便积极报名参加。“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他介绍道,“导师会在课上讲一些有趣的案例去解释枯燥的概念,线下教学方式的效果比线上自学好。”经过十周的学习锻炼,现在他已经独立完成了自己科研项目的中期阶段。
与他相似的Azher也有同样的感觉,作为Matlab软件的初学者,在应用环境监测方面的项目时,掌握操作这一软件的能力对于他的帮助很大。“一年下来也许会做6-8个项目,”他解释道,“如果不会使用编程软件的话就太可怕了。”
Zinyakatira是在北航攻读机械工程的本科生,出于兴趣他选择了C++和高等数学的课程。“C++几乎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而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所有的科学都会与其相联系。”他认为。项目结束后,他并没有终止相关课程的学习,除了相应的软件应用外,他平时还会去北航图书馆借一些更高深、更多方向的教材。遇到一些看不懂的问题时,他还会向导师询问解答。
▎教育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好的教育?这是北航国际科技协会创立以来一直在追寻的答案,而导师项目就是他们所给出的答卷。
在帮助国际学院学生适应北航生活的同时,导师项目更像是一次国际化教育模式的实验。在所有的课程设计中都可以看到“启发式教学”的影子,通过课堂上的提问,课前课后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导师计划也会参考许多北航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注重团队协作和科研创新能力。
在导师项目的活动中,有几名中国学生的身影尤为显著,其中包括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出于对这个项目的好奇,他报名了项目里的C++的课程。“这里的教学方式很不一样,”他承认道,“有一些的概念解释很形象化,并不像教材中那样刻板,很便于人去理解;而上课也不是导师一个人在讲课,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学生在主导课堂。”
“数学是世界性的语言,所有的世界都可以用等式来模拟和解释;技术正在改变我们处事的方式,而教育是要注重实际应用的,这也正是我们选择这几门课程加以教授的原因,”Marco教授说,“但教育不应是知识的直接灌输,而是对学生人格、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能够以多元包容的方式看待世界。这一点北航做得很好。”
正如教授在导师项目的官网上所写的那样“教育应当是一个能点亮内心、激发灵感的一件事,就像在黑暗中的明灯,给人指引方向。”
栏目主编 | 刘漫卿
图片来源 | Marco
微信编辑 | 王彪
第783期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