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医生吗?癌症会被战胜吗?|20年20人20问

新冠疫情改变了医疗行业,提高了人们对于个人健康的持续性关注,也促使人们以更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医疗领域的种种变革。

疫情让医疗机构和公众对于线上医疗的接受度迅速提高,步入大模型时代,面对汹涌的健康需求,利用技术降低成本,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的人成为摆在人们眼前一条必需的道路。疫情也让人们看到了新技术快速应用的可能,那么面对“众病之王“癌症,我们何时才能不再谈之色变?

腾讯新闻20周年特别策划《20年20人20问》,携手全球顶级企业家、思想家、教授、学者作为“未来提问官”,一起向未来发问,并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与从业者,共同探讨未来20年的未知世界。

“未来提问官”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导陶勇与生物学博士、科普作家尹烨共同就技术带来的医疗领域的变革提出疑问。中国科学院博士甘蔚,爱博物联合创始人冷哲,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教授李旭,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潘隆斐,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博士后、罕见病领域医生王大仔对此做出了回应,共同展望生命科学二十年,深入探讨人性与科技融合进步的未来医疗。

核心要点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导陶勇:人工智能没有温度,患者更需要来自医生的温暖。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潘隆斐:现代医学是一种基于科学的实践,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医生在行医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也是技术上人工智能目前难以取代医生的最大障碍。

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博士后、罕见病领域医生王大仔:人工智能无法接近医生在同理心、自适应和洞察力三个领域的深度。

中国科学院博士甘蔚:癌症发生发展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和时空特异性。多元的策略和新型技术助力癌症预防和诊断。

爱博物联合创始人冷哲:未来癌症治疗的大前提就是精准医疗,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癌症的遗传特征。

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教授李旭:几十年的知识积累,让我们对癌症本质有了真正的了解,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科技进步的成果,已经切实地让我们看到了对付癌症的曙光。

一、是辅助还是威胁?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全面取代人类医生?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方面替代过去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事,在医学领域,AI辅助影像、智能辅助问诊、医疗机器人……等等人工智能的应用,给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隐忧,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导陶勇提出了很多医生藏在心底的疑问:是辅助还是威胁?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全面取代人类医生?

对于这个问题,陶勇自己的看法是,人工智能最大的优点是快,但它也是冰冷的。医学是人学,患者看病需要的不仅是快速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感受到医生的关心、问候和温暖,提供闭环的服务。在他看来,尽管人工智能的速度令人瞩目,但这并不能取代整个人类医生的全面作用。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潘隆斐对这一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医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技术走向受政策、资本和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短期决定,而长期则难以预测。”潘隆斐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在处理复杂性问题和理解价值方面取得突破。他指出,现代医学充满不确定性,医生需要积累大量的“隐性知识”和经验,这是人工智能目前难以编码的难题。在高度不确定的真实医疗情况下,即便人工智能可以掌握海量数据,但它的决策依然受限于决定论模型。潘隆斐将人工智能视为医生很好的辅助,但它依然代替不了医生,人类拥有超越一般生物的复杂价值体系,而人工智能难以真正理解复杂的人性,决策权最终还是要归还给人。

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博士后、罕见病领域医生王大仔看来,人工智能是医疗保健领域的强大助手,而不是威胁。AI在临床实践应用、处理重复和耗时任务、医学知识库和资源匮乏环境中的应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人工智能无法接近医生在同理心、自适应和洞察力三个领域的深度。只有这三个问题被解决了,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可以做全面的准备,包括法律、制度等各个层面,走进新时代。她指出,未来将是医生和AI深度合作的时代,我共同迈向一个更加高效、精确的医疗服务时代。

完整回答:是辅助还是威胁?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全面取代人类医生?

二、癌症似乎成了人类难以逾越的鸿沟,科技在对抗命运的道路上还有哪些空间?

癌症,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难题,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焦点之一,各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是每一种似乎都存在着一些局限,生物学博士、科普作家尹烨提出疑问:癌症似乎成了人类难以逾越的鸿沟,科技在对抗命运的道路上还有哪些空间?

对于这个问题,尹烨认为:“我们无法让任何人不得肿瘤,因为肿瘤细胞就是从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他表示:“防大于治很重要。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比如一些靠谱的癌症检测,来预防或提早发现肿瘤。虽然当下谈治愈癌症还为时尚早,但是大家不要低估生命科学的发展速度。另外,除了依赖技术的发展,全民意识的提升也很关键。”

中国科学院博士甘蔚表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全方位参与了了解癌症,预防癌症,发现癌症,到治疗癌症的全过程。当前,了解癌症的突围令人振奋。例如空间组学技术为癌症的时空分辨提供实验手段。多元的策略和新技术如生物分子诊断技术的快速迭代等推动着癌症预防和诊断。在癌症治疗方面,过去十年癌症治疗手段急速发展令人鼓舞,以癌症免疫治疗为例,免疫治疗逐渐被认可为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值得一提的是,癌症发生发展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和时空特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实体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时空关系并不是均质和线性的,单细胞测序和空间组学让我们能更清晰准确地找到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潜在免疫治疗手段。随着数据的积累,我们期望能够归纳出癌症发展的规律,从而快速设计和制造出个体化治疗或者针对特定病人亚群的治疗模块,改善病人的生存状况。

爱博物联合创始人冷哲认为,抗癌的关键环节为预防、检测和治疗。在预防方面,他觉得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以及疫苗开发的两个方向大有可为。在检测领域,液体活检技术、医学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实现更早、更精准的癌症检测。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癌症的遗传特征。这种精准诊断方法使得可以为患者定制更有效地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更为精准识别不同患者体内的癌症特征之后,冷哲认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个方向尤为重要。在靶向治疗中他非常看好的是纳米医学领域递送技术,将极大地提高小分子类药物或者是核酸类药物对于癌症的治疗效果。同时,随着免疫疗法的进步,未来甚至可以期待真正“预防“某些癌症的疫苗问世。

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教授李旭指出,癌症的根本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肿瘤细胞无限分裂,从人类正式向癌症宣战起,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的时间,虽然癌症仍是一道“天堑“,但几十年的知识积累,让我们对癌症本质有了真正的了解,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重要突破,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曙光。免疫治疗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癌症疫苗的研发更为人们提供了消灭一种癌症的希望。分子靶向治疗凭借其高准确率和小副作用的特点,成为解决特定突变癌症和共性问题的有效手段。最关键的是,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可以联合应用,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伤害,提供最大帮助。除此之外,液体活检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辅助力量也在迅速发展,为癌症的早期检测、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在李旭看来,攻克癌症是本世纪医学领域最大的研究课题,他乐观地认为,科技的发展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大的帮助,为人类社会和文明开启新篇章。

完整回答:癌症似乎成了人类难以逾越的鸿沟,科技在对抗命运的道路上还有哪些空间?

这些独到的思考,让我们相信在未来二十年,科学技术将为生命科学注入更多希望,让人们获得更好的医疗体验、更健康长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vse9TQVkak5Ml3krFQKF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