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GW-ICC报道丨心血管人工智能联盟论坛:革故鼎新,促进心血管创新发展

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的心血管人工智能管理论坛聚焦于心血管疾病的智能化管理。与会专家就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环节的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参会者共同探讨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此外,论坛还展示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管理领域的成果。与会者收获颇丰,对心血管疾病的智能化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期待。

心血管人工智能联盟论坛的《心血管智能诊疗技术研发》板块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袁洪教授、北京医院的汪芳教授以及清华大学附属的刘芳教授主持。

首先,来自北京医院的汪芳教授分享了“基于超声新技术及人工智能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化评估”。汪教授关注超声新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她强调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首先,超声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组合可以提高诊断精准度,减少误诊,并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问题。其次,汪芳教授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分析大规模的医疗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疾病风险和预后。此外,她提到了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的必要性。合作可以加速研究进展,确保最佳实践的传播,并推动心血管医学领域的发展。总的来说,汪芳教授强调了超声新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医学中的潜力,以及数据和国际合作的关键作用。该领域的不断创新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陈炜教授,他汇报题目是“多模态大模型的医学人工智能探索”。陈教授探讨了多模态大模型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首先,陈教授强调了多模态数据的重要性,如图像、文本和临床数据的整合,可以提高医学诊断和预测的准确性。他介绍了一些成功案例,证明多模态大模型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潜力。其次,陈教授提到了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在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使得从多源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这为研究人员和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工具来改善患者诊疗过程。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的刘佳女士,她分享的内容是“ChatGLM:预训练大模型实践与探索”。刘女士深入探讨了预训练大模型的实际应用和潜力。刘女士表示,预训练模型如GPT-3.5强调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性,但也可以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预训练模型可用于文本挖掘,帮助医生更快速地获取研究文献和最新医疗信息。其次,这些模型可以用于自然语言理解,使电子病历和临床数据更容易分析和利用。最后,它们还可以用于自动化报告生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但是,刘女士强调成功应用预训练模型需要面对数据隐私、伦理问题以及性能优化等挑战。我们需要在模型性能和患者隐私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医疗AI的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预训练大模型在医疗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需要综合考虑技术、伦理和法律等多个因素,才能实现更好的应用和服务。我们期待看到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第四位讲者是来自纳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付宇先生,他汇报内容是“人工智能心电监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付先生总结了心电监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的重要性。他强调,心血管健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推动医疗保健迈向新的高度。付先生指出,心电监测设备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可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从而拯救更多生命。他还提到,与传统方法相比,人工智能心电监测设备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更好地分析大数据,识别潜在风险,为医生提供更多决策支持。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付先生呼吁医疗界与科技界的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心电监测设备的研究和应用,以实现心血管健康的全面提升,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和生活质量。

论坛上半场的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的解武祥教授,他带来的内容是“眼底照片+AI早期识别CVD和痴呆高危人群”。解教授分享了关于眼底照片与人工智能在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CVD)和痴呆高危人群方面的研究成果。解教授指出,眼底照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症的高危人群。通过分析眼底图像中的微血管结构、动脉硬化和黄斑变性等特征,AI算法能够提前发现患者的风险因素。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非侵入性和低成本,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了可行的筛查手段。此外,解教授强调了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在推广这一技术时,我们必须确保患者的隐私受到充分保护,并遵循伦理准则。总而言之,眼底照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为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症提供了希望,有望在未来改善健康管理和预防工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推动医疗领域的进步,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心血管人工智能联盟论坛的《心血管病远程智能管理》板块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杨延宗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新灿教授以及平安科技的梅婧女士主持。

首先由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袁洪教授带来汇报“高血压数字与网格化医防融合管理模式”。袁教授阐述了高血压数字与网格化医防融合管理模式的重要性。首先,高血压是全球心血管健康的重大挑战,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预防和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袁教授强调了数字化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如远程监测、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这些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其次,网格化医防融合管理模式的提出为高血压管理带来了新思路。袁教授表示,将医疗资源与社区健康服务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疗效率。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杨延宗教授,他汇报内容是“CIED植入后远程随访与程控的必要性和意义思考”。杨教授强调了远程随访的必要性,这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保健,不仅减少医院的负担,同时确保了患者的连续管理和关怀。此外,杨教授指出程控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通过即时数据传输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提高了治疗效果。这些方法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的创新,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这一讨论强调了科技在改善心血管健康方面的重要角色,为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李峰教授,他为我们带来的讲题是“心血管病智能护理”。李教授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中的潜力,指出AI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质量。随后,李教授分享了最新的研究和技术,突出了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智能监测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此外,李教授强调了个性化医疗的重要性,通过智能系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最后,李教授鼓励大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取得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和生活。

第四位讲者是来自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的荣策先生,他分享的内容是“远程健康管理爱康模式”。荣策先生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潜力,特别是在远程监测和治疗方面。他提到了爱康模式的创新,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先进的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以实现更好的健康管理。荣策先生着重强调了远程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荣策先生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收集、分析和解释健康数据方面的关键作用,并讲述爱康模式如何通过实时监测和个性化建议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远程健康管理的未来前景,包括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这种模式。

论坛的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上海乐普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谭浩先生。谭浩先生以“智能穿戴技术在心血管病远程管理中的应用”为题,向我们呈现了智能穿戴技术在心血管远程管理中的重要应用。他强调了智能穿戴技术的潜力,不仅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还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谭浩先生指出,这些智能设备可以收集丰富的生物参数数据,如心率、血压、运动情况等,以及行为数据,如睡眠和饮食习惯,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此外,他还讨论了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重要性,以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得到妥善保护。最后,谭浩先生强调了智能穿戴技术在心血管远程管理中的巨大潜力,可以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效率,并促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lkfIzqcrqq-YDxH88YEGH3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