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朱彤院士:依托大数据可以更好预测未来大气污染情况

2月25日,以“数字引领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蓉拉开帷幕。论坛聚焦数字赋能“双碳”目标的前沿趋势和创新实践,同时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在空气质量改善研究领域分享研究成果与思考。

▲朱彤

为什么要推动“碳中和”?为回答这个问题,朱彤院士给出了一组数据:

“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全球过早死亡人数700万。其中,高温热浪每年导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过早死亡,数据约为36.5万人。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疟疾、虫霉疾病和极端天气也会时常发生。”

在他看来,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但依赖传统的物理模型使得预测预报里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数字孪生地球应运而生。

“数字孪生、观测数据及模型的融合,为预测未来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工具。其中,卫星的遥感和地面的观测网络等观测手段能够获得地球环境的大量数据,为了融合不同数据,中科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也建立了大气复合污染的综合数据共享平台,以此打破数据孤岛,为数字模型模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数字模型方面,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在去年建成了中国的地球系统模拟的实验室。“数字模型和数据的融合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依托大数据我们可以深入认识当前的大气污染,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大气污染情况。”

朱彤强调,“如将大数据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的监测网络系统和卫星遥感、数字模型融合,依托基础数据模拟全国大气的PM2.5和臭氧浓度,获得全时空的国家臭氧分布。同时还可以反演过去大气PM2.5的浓度,认识中国经历了何种类型的空气污染。”

此外,朱彤认为,人类的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暴露组学希望能够追踪人的一生,从婴儿到老年,从吃饭、呼吸到饮食,追踪有多少污染物进入人体,这就对大数据、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朱彤强调,如糖尿病、慢阻肺疾病如何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通过暴露组学和多种组学结合即可识别,“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穿戴式设备、个体生物标本,识别一些化学成分怎样通过大气PM2.5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炎症产生影响。”

朱彤表示,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数字孪生地球、观测数据及模型的融合,为预测未来的环境和地球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方面,通过暴露组学和多组学的结合,依托大数据结合机器学习,也为人类揭示相关疾病产生的原因、干预和防护,保护个体健康带来成效。”

在朱彤看来,成都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发展非常迅速,“近两年,成都逐渐成为最快发展的超大城市之一,在生态环境改进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未来,希望成都能够采取进一步措施,具体而言,在交通方面,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保证城市电网、充电基础设施的要求;同时依托低碳措施保护成都市民的身体健康,推动成都将低碳城市、美丽城市和健康城市融为一体。”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吕佳羽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陈怡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225A05PG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