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模块是Linux操作系统中一个比较独特的机制。通过这一章学习,希望能够理解Linux提出内核模块这个机制的意义;理解并掌握Linux实现内核模块机制的基本技术路线;运用Linux提供的工具和命令,掌握操作内核模块的方法。
但是有时候,驱动不够新,比如14.04用的是340.98版本,如果手动安装驱动可以参考官网指南。
https://blog.csdn.net/ZhangRelay/article/details/84671811
我们常常说到的操作系统有Linux、Windows、mac OS等等,手机的安卓系统就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从内核的角度分为宏内核和微内核,Linux是典型的宏内核的操作系统,Windows是典型的微内核操作系统。
Linux内核(英语:Linux kernel)是一种开源的类Unix操作系统宏内核。整个Linux操作系统家族基于 该内核部署在传统计算机平台(如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以Linux发行版的形式)和各种嵌入式平台,如路由器、无线接入点、专用小交换机、机顶盒、FTA接收器、智能电视、数字视频录像机、网络附加存储(NAS)等。工作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智能手表的Android操作系统,它的底层操作系统也是Linux。尽管在桌面计算机的占用率较低,但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统治了几乎从移动设备到主机的其他全部领域。实际Linux的发行版Ubuntu,其易用性也逐渐接近Windows。
Linux给应用程序提供了丰富的api,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跟硬件交互,访问一些特权级信息,所以可以使用编写内核模块这种方式。 另外Linux是宏内核结构,效率非常高,没有微内核那样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损耗,但是又不能方便的对内核进行改动,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比较差,内核模块提供了一种动态加载代码的方式,弥补了宏内核的不足。
1、Lacework Labs在Avast公司的同事最近初步的鉴定基础之上,标识出与 HCRootkit / Sutersu Linux Rootkit活动相关的新样本和基础设施。
免责声明:本文介绍的安全知识方法以及代码仅用于渗透测试及安全教学使用,禁止任何非法用途,后果自负 前言:作者最近在学习有关linux rootkit的原理与防范,在搜索资料中发现,在freebuf上,对rootkit进行介绍的文章并不是很多。在此我斗胆献丑,总结了下我最近的学习收获,打算发表一系列关于linux rootkit的文章在freebuf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这个系列文章,我的规划如下:这一系列文章的重点集中在介绍linux rootkit中最讨论最多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loadable
从 开发角度 看 , 基于 过程 结构 , 开发人员可以参与 整体 Linux 内核的开发过程 , 这是一个 开放式的结构 , 允许任何开发人员对其进行 修改 ;
该命令确保内核源代码树绝对干净,内核开发组建议在每次编译内核前运行该命令。尽管内核源代码树在解压后应该是干净的,但这并不完全可靠。
最近需要开发一些内核模块,进行探究linux内核的一些特征,现在把一些遇到的比较好的文章和知识点,进行简要记录和备忘;
默认情况下,在RHEL / CenOS 7系统上启用IPv6。因此,如果故意在系统上禁用IPv6,则可以通过以下任一方法重新启用它。
大约是在2000年的时候,老码农还很年轻,当时希望将Linux 作为手机的操作系统, 于是才有了进行内核裁剪的想法并辅助实践,效果尚好,已经能在PDA上执行手机的功能了。一晃20多年过去了,Linux 已经有了太大的变化,内核裁剪的技术和方式也有了较大的不同。
OpenCAS 内核模块加载 内核模块基本研发步骤介绍 模块加载函数,当通过insmod或者modprobe命令加载内核模块,模块加载函数会自动在内核中执行模块初始化函数 模块卸载函数,当rmmod命令卸载内核模块时候,会在内核执行模块的销毁函数 模块许可申明,许可证是用来描述内核模块的许可权限 模块的参数,模块参数是模块被加载时候可以传递参数,它对应的模块的全局变量 模块到处符号,内核模块可以导出的符号(symbol,对应的变量或者函数),导出后其他的内核模块可以使用本模块的函数或者变量 模块作者申请 内
一、initramfs是什么 在2.6版本的linux内核中,都包含一个压缩过的cpio格式的打包文件。当内核启动时,会从这个打包文件中导出文件到内核的rootfs文件系统,然后内核检查rootfs中是否包含有init文件,如果有则执行它,作为PID为1的第一个进程。这个init进程负责启动系统后续的工作,包括定位、挂载“真正的”根文件系统设备(如果有的话)。如果内核没有在rootfs中找到init文件,则内核会按以前版本的方式定位、挂载根分区,然后执行 /sbin/init程序完成系统的后续初始化工作。 这个压缩过的cpio格式的打包文件就是initramfs。编译2.6版本的linux内核时,编译系统总会创建initramfs,然后把它与编译好的内核连接在一起。内核源代码树中的usr目录就是专门用于构建内核中的initramfs的,其中的initramfs_data.cpio.gz文件就是initramfs。缺省情况下,initramfs是空的,X86架构下的文件大小是134个字节。
下图中 , 最上层是 " 系统调用 " , 中间是 " 宏内核 " , 最下方是 硬件层 ;
Lacework Labs 最近发现了一个新的在野 Rootkit。除了释放的内核模块和用户态样本文件外,还针对 Dropper 进行了深入了解。
本文最先发布在: https://www.itcoder.tech/posts/modprobe-command-in-linux/
内核是操作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内核管理着系统资源,内核向上连接着应用程序,向下连接着硬件,它是应用程序和硬件的桥梁。
本篇文章主要讲解嵌入式板卡中Linux系统是如何正确测试、使用的,其中内容包含有U-Boot编译、U-Boot命令和环境变量说明、Linux内核编译、xtra驱动编译、系统信息查询、程序开机自启动说明、NFS使用说明、TFTP使用说明、TFTP + NFS的系统启动测试说明、inux设备驱动说明等,其中案例源码部分公开。
ERROR: Unable to find the kernel source tree for the currently running kernel. Please make sure you have installed the kernel source files for your kernel and that they are properly configured; on Red Hat Linux systems, for example, be sure you have the 'kernel-source' or 'kernel-devel' RPM installed. If you know the correct kernel source files are installed, you may specify the kernel source path with the '--kernel-source-path' command line option.
近日,英伟达(NVIDIA)宣布,将 Linux GPU 内核模块作为开放源代码发布。早在几天前,NVIDIA 开始在 GitHub 上陆续公开相关代码,目前该项目已经收获 7.7k star,众多网友对本次开源纷纷表示难以置信。
/proc –proc文件系统是内核与用户的接口,将内核的一些信息反映到此目录下
rmmod 命令用于从当前运行的内核中移除指定的内核模块。执行 rmmod 指令,可删除不需要的模块。Linux 操作系统的核心具有模块化的特性,因此在编译核心时,务须把全部的功能都放入核心。你可以将这些功能编译成一个个单独的模块,待有需要时再分别载入它们。
BPF 全称是「Berkeley Packet Filter」,中文翻译为「伯克利包过滤器」。它源于 1992 年伯克利实验室,Steven McCanne 和 Van Jacobson 写得一篇名为《The BSD Packet Filter: A New Architecture for User-level Packet Capture》的论文。该论文描述是在 BSD 系统上设计了一种新的用户级的数据包过滤架构。在性能上,新的架构比当时基于栈过滤器的 CSPF 快 20 倍,比之前 Unix 的数据包过滤器,例如:SunOS 的 NIT(The Network Interface Tap )快 100 倍。
最近需要使用到 FSCache,今天调研一下FS-Cache,主要记录一些索引,方便以后查阅:
https://github.com/vishvananda/netlink,netlink 是 Linux 系统里用户态程序、内核模块之间的一种 IPC 方式,特别是用户态程序和内核模块之间的 IPC 通信。比如在 Linux 终端里常用的 ip 命令,就是使用 netlink 去跟内核进行通信的。例如想在golang代码中实现ip link add xx的效果,一种办法是使用exec包执行对应的ip命令,另一种是采用netlink的方式,但是自己操作netlink还是有点繁琐。
Linux 内核模块在概念和原理层面与动态链接模块(DLL或so)类似。但对于 Linux 来说,内核模块可以在系统运行期间动态扩展系统功能,而无须重新启动系统,更无须重新编译新的系统内核镜像。所以,内核模块这个特性为内核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为对于号称世界上最大软件项目的Linux来说,重启或重新编译的时间耗费肯定是巨大的。
2021 年 4 月 14 号,一封主题名为《Rust support》的邮件出现在 LKML 邮件组中。这封邮件主要介绍了向内核引入 Rust 语言支持的一些看法以及所做的工作。邮件的发送者是 Miguel Ojeda,为内核中 Compiler attributes、.clang-format 等多个模块的维护者,也是目前 Rust for Linux 项目的维护者。
Linux内核具有模块化设计。 内核模块通常称为驱动程序是一段扩展内核功能的代码。 模块要么编译为可加载模块,要么内置在内核中。 可加载模块可以根据需要在正在运行的内核中进行加载和卸载,而无需重新启动系统。
作者:厉辉,腾讯 CSIG 后台开发工程师 本文主要分享火焰图使用技巧,介绍 systemtap 的原理机制,如何使用火焰图快速定位性能问题原因,同时加深对 systemtap 的理解。 让我们回想一下,曾经作为编程新手的我们是如何调优程序的?通常是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依靠主观臆断来瞎蒙,稍微有些经验的同学则会对差异代码进行二分或者逐段调试。这种定位问题的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不具有通用性,当遇到其他类似的性能问题时,需要重复踩坑、填坑,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俗语有曰: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个人认
因为NvRAM的普及BIOS程序是可以修改的,所以可以把特制的后门写入BIOS程序中。但是只有获得了电脑的物理访问权限,才能植入 BIOS 后门。现在的BIOS后门大多是第三方或者刷BIOS的老哥们搞的。
总体而言,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强大、灵活且可定制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系统、超级计算机等各种领域。
Inline Hook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函数的动态拦截和跳转,但要实现缺陷函数的自动化热修复则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本文从一个实际例子出发,阐述了在对二进制形式的Linux固件做自动化安全加固的时遇到的技术难题和解决办法。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英伟达开源了他们的 Linux GPU 内核驱动。 「英伟达是我们遇到的硬件厂商中最麻烦的一个。」这是 Linux 内核总设计师 Linus Torvalds 十年前说过的一句原话。 当时,Linus 正在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举办的学生和开发者研讨大会上接受采访。在会上,一位现场观众称其买过一款搭载了集成显卡以及 NVIDIA 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但是在 Linux 下通过 NVIDIA Optimus 技术进行独立显卡与集成显卡之间的切换却得不到驱动
---- 新智元报道 编辑:David 【新智元导读】英伟达宣布开源Linux GPU内核驱动模块,开发者纷纷表示「活久见」,不会和之前Linux之父对英伟达的「友善度词汇」有关吧? 英伟达显卡驱动开源了?这不像是老黄会做出的事啊? 可这事确实是真的。不过有一点点条件,一是Linux系统,二是开源的是GPU的内核模块。 5月12日,英伟达官网发布消息,将Linux GPU内核模块作为开放源码发布,具有GPL/MIT双重许可证,开源从R515驱动版本开始。 用户可以在GitHub上的英伟达开放GP
lsmod 是列出目前系统中已加载的模块的名称及大小等;另外我们还可以查看 /proc/modules ,我们一样可以知道系统已经加载的模块;
Petalinux可以帮助工程师简化内核模块的创建工作。在petalinux工程目录下,使用命令“petalinux-create -t modules --name --enable”,能创建Linux内核模块,包括c源代码文件、Makefile、Yocto的bb文件。相关文件放在目录“project-spec/meta-user/recipes-modules”,目录结构如下。
本系列是对 陈莉君 老师 Linux 内核分析与应用[1] 的学习与记录。讲的非常之好,推荐观看
对Linux系统进行补丁升级,看似简单,但当需要面对成千上万台服务器时,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完成补丁就变得极具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Meta公司是如何解决此类大规模Linux补丁部署的技术难题。
《Linux入侵检测》系列文章目录: 1️⃣企业安全建设之HIDS-设计篇 2️⃣入侵检测技术建设及其在场景下的运用 3️⃣ATT&CK矩阵linux系统实践/命令监控 4️⃣Linux入侵检测之文件监控 5️⃣Linux入侵检测之syscall监控 6️⃣linux入侵检测之应急响应 0x01:Syscall简介 内核提供用户空间程序与内核空间进行交互的一套标准接口,这些接口让用户态程序能受限访问硬件设备,比如申请系统资源,操作设备读写,创建新进程等。用户空间发生请求,内核空间负责执行,这些接口便是用户空
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无效水文”,我想是由于我的这样一种强迫症,对于任何的学习,在不理解原理,无法把他与我的已知知识架构产生联系的时候,我会本能地拒绝这种知识,所以由于这种偏执,很多情况下拖慢了自己的进度,因为很多时候无法有效收集到有用的资料,软件实训的时候,老师只会丢给一个配置文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修改开发,可以除了可以勉强做一个垃圾出来,没有任何意义。就连再去做一个垃圾的能力都没有。这种情况直到毕业我才感觉无法再继续这样的生活了,于是开始大量学习,阅读专业书籍。这次就想对这些原本困扰我的东西进行一次小的抛砖引玉式的总结,当然也是把别人已经写过的一些文章综合一下,让入门的人对此好奇的人产生初步印象。 总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五年之前你正在梦想你今天的生活。 还有,当我们在经历冬季的时候,新西兰正被春风吹拂。所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
KVM包括很多部件:首先,它是一个Linux内核模块(现在包括在主线中)用于转换处理器到一种新的用户 (guset) 模式。用户模式有自己的ring状态集合,但是特权ring0的指令会陷入到管理器(hypervisor)的代码。由于这是一个新的处理器执行模型,代 码不需要任何的改动。 除了处理器状态转换,这个内核模块同样处理很小一部分低层次的模拟,比如MMU注册(用于管理VM)和一部分PCI模拟的硬件。 在可预见的未来,Qemu团队专注于硬件模拟和可移植性,同时KVM团队专注于内核模块(如果某些部分确实有性能提升的话,KVM会将一小部分模拟代码移 进来)和与剩下的用户空间代码的交互。 kvm-qemu可执行程序像普通Qemu一样:分配RAM,加载代码,不同于重新编译或者调用calling KQemu,它创建了一个线程(这个很重要);这个线程调用KVM内核模块去切换到用户模式,并且去执行VM代码。当遇到一个特权指令,它从新切换会 KVM内核模块,该内核模块在需要的时候,像Qemu线程发信号去处理大部分的硬件仿真。 这个体系结构一个比较巧妙的一个地方就是客户代码被模拟在一个posix线程,这允许你使用通常Linux工具管理。如果你需要一个有2或者4核的虚拟 机,kvm-qemu创建2或者4个线程,每个线程调用KVM内核模块并开始执行。并发性(若果你有足够多的真实核)或者调度(如果你不管)是被通用的 Linux调度器,这个使得KVM代码量十分的小 当一起工作的时候,KVM管理CPU和MEM的访问,QEMU仿真硬件资源(硬盘,声卡,USB,等等)当QEMU单独运行时,QEMU同时模拟CPU和 硬件。
ftrace(FunctionTracer)是Linux内核的一个跟踪框架,它从2008年10月9日发布的内核版本2.6.27开始并入Linux内核主线[1]。官方文档[2]中的描述大致翻译如下:
BPF是近年来Linux 系统技术领域一个巨大的创新。作为 Linux 内核的一个关键发展节点,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虚拟化、容器、SDN 等技术。
在客户使用我们产品后,发现一个问题:在删除了文件后,磁盘空间却没有释放。是有进程在打开这个文件,还是其他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下两个场景
在linux中,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对应的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linux在内核中使用dev_t持有设备编号,传统上dev_t为32位,12位为主设备号,20位为次设备号,主编号用来标识设备使用的驱动,也可以说是设备类型,次编号用来标识具体是那个设备,使用动态分配函数alloc_chrdev_region可以让内核自动为我们分配一个主设备号,同时在设备停止使用后,应当释放这些设备编号,释放设备编号的工作应该在卸载模块时完成,释放设备编号可以使用unregister_chrdev_region函数,分配和释放的部分如下:
yum 方式升级到最新版 导入 elrepo 仓库 rpm --import https://www.elrepo.org/RPM-GPG-KEY-elrepo.org yum install https://www.elrepo.org/elrepo-release-7.el7.elrepo.noarch.rpm 列出可用的内核相关包 # kernel-lt:长期支持版本,用于修复旧版内核的 BUG,这些内核只会修复重大 BUG,并且不会频繁发布版本。 # kernel-ml:最新稳定版本 yum --d
弗吉尼亚州里士满——任何懂技术的人都可以给 Linux 服务器打补丁。但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给数千台服务器打补丁,并不容易。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