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事务的时候,redo日志必须是刷入磁盘文件里的。这样可以严格的保证提交事务之后,数据是绝对不会丢失的,因为有redo日志在磁盘文件里可以恢复你做的所有修改。如果要是选择0的话,可能你提交事务之后,mysql宕机,那么此时redo日志没有刷盘,导致内存里的redo日志丢失,你提交的事务更新的数据就丢失了;如果要是选择2的话,如果机器宕机,虽然之前提交事务的时候,redo日志进入os cache了,但是还没进入磁盘文件,此时机器宕机还是会导致os cache里的redo日志丢失;所以对于数据库这样严格的系统而言,一般建议redo日志刷盘策略设置为1,保证事务提交之后,数据绝对不能丢失。
有个水友提问: 沈老师,我们有一次MySQL崩溃,重启后发现有些已经提交的事务对数据的修改丢失了,不是说事务能保证ACID特性么,想问下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事务已经提交,数据却丢失”呢?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得先从redo log说起。 为什么要有redo log? 事务提交后,必须将事务对数据页的修改刷(fsync)到磁盘上,才能保证事务的ACID特性。 这个刷盘,是一个随机写,随机写性能较低,如果每次事务提交都刷盘,会极大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随机写性能差,有什么优化方法呢? 架构设计中有两个常见的优化方法
针对问题(1),我们可以通过生产者的确认消息机制来解决,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是事务机制、第二是发送方确认机制
RDD通过persist方法或cache方法可以将前面的计算结果缓存,默认情况下 persist() 会把数据以序列化的形式缓存在 JVM 的堆空间中。 但是并不是这两个方法被调用时立即缓存,而是触发后面的action时,该RDD将会被缓存在计算节点的内存中,并供后面重用。
binglog的写入逻辑比较简单,事物执行过程中,先把日志写入到binglog cache,在事物提交的时候,再把binglog cache写到binlog文件中.
“这篇文章来聊一下Kafka的一些架构设计原理,这也是互联网公司面试时非常高频的技术考点。
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了使用RocketMQ事务消息解决生产者发送消息时消息丢失的问题,但使用了事务消息后消息就一定不会丢失了吗,肯定是不能保证的。
问题描述: 最近遇到了一个syn丢包的情况,当系统磁盘、网络、cpu都无压力的时候,系统莫名其妙出现“sync to listen sockets drop”问题;无论带宽是10M还是8G,都会出现这种这种情况。现象为:输入系统命令:netstat -s | grep LISTEN,会出现 syns to listen sockets dropped; 但是并没有times the listen queue of a socket overflowed;连接队列包括两种,一个是半连接队列(syn queu
1)客户端任意选择一个node发送请求过去,这个node就是coordinating node(协调节点) 2)coordinating node,对该数据经过hash后,判断该数据属于哪个shard进程,找到有该shard的primary shard的node,然后对document进行路由,将请求转发给对应的node(有primary shard的结点) 3)具体接收的primary shard处理请求,然后将数据同步到replica node 4)coordinating node,如果发现primary node和所有replica node都搞定之后,就返回响应结果给客户端
本篇博客是Spark之【RDD编程】系列第六篇,为大家介绍的是RDD缓存与CheckPoint。
其实,binlog 的写入逻辑比较简单:事务执行过程中,先把日志写到 binlog cache,事务提交的时候,再把 binlog cache 写到 binlog 文件中。
在MySQL的 InnoDB日志管理机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MTR。MTR是InnoDB存储擎中一个很重要的用来保证物理写的完整性和持久性的机制。
查询GET某条数据,写入某个document,该document会自动给你分配一个全局唯一id-doc id,同时也是根据doc id进行hash路由到对应的primary shard。也可手动指定doc id,比如用订单id、用户id。
当然不是了,如果监控点很多,那估计请求都快发爆炸了,请求发得多,不仅会加重服务器压力,数据丢失的概率也大,毕竟10条请求的成功率肯定比 一条请求 的成功率小嘛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和 sync_binlog 是 MySQL 的两个配置参数。它们的配置对于 MySQL 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一般为了保证数据的不丢失,会设置为双1,该情形下数据库的性能也是最低的)。
上面的 Cache Aside 下,业务应用需要同时维护 Cache 和 DB 两个数据存储方,过于繁琐,于是就有了 Read/Write Through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业务应用只关注一个存储服务即可,业务方的读写 Cache 和 DB 的操作,都由存储服务代理。
elasticsearch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操作:refresh 和 flush,两个操作都涉及到数据操作和磁盘性能。
今天我们首先来总结下cache,一步步消化,消化完了cache,然后在总结redis,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技术亦如此。 1理解cache 在Java中,不同的类都有自己单独的Cache机制,实现的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常见的各类Cache机制有:OSCache、JSC(Java Caching System)、EHCache、JCache、ShiftOne、SwarmCache、JBossCache等等。 所谓缓存,就是将程序或系统经常要调用的对象存在内存中,一遍其使用时可以快速调用,
那么对于 MySQL 来说,只要 binlog 和 redolog 都能正确持久化到磁盘上,就可以保证数据不丢失了。
上篇文章提到过,在elasticsearch和磁盘之间还有一层cache也就是filesystem cache,大部分新增或者修改,删除的数据都在这层cache中,如果没有flush操作,那么就不能100%保证系统的数据不会丢失,比如突然断电或者机器宕机了,但实际情况是es中默认是30分钟才flush一次磁盘,这么长的时间内,如果发生不可控的故障,那么是不是必定会丢失数据呢? 很显然es的设计者早就考虑了这个问题,在两次full commit操作(flush)之间,如果发生故障也不能丢失数据,那么es是如何
ES无非就是写/查数据,你如果不明白你发起写入/搜索请求后,ES做了什么,那你该劝退了.
今天看了篇文章,谈到SNS站点应用中的分库分表问题,这里我也谈谈我对SNS站点和应用数据存储的看法。
业务系统通过一个数据库连接发给MySQL,经过SQL接口、解析器、优化器、执行器,解析SQL语句,生成执行计划,接着由执行器负责执行该计划,调用InnoDB的接口去实际执行。
Spark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特性就是可以将RDD持久化在内存中。当对RDD执行持久化操作时,每个节点都会将自己操作的RDD的partition持久化到内存中,并且在之后对该RDD的反复使用中,直接使用内存缓存的partition。这样的话,对于针对一个RDD反复执行多个操作的场景,就只要对RDD读取一次即可,后面直接使用该RDD,而不需要反复计算多次该RDD。
这是一条很简单的更新SQL,从MySQL服务端接收到SQL到落盘,先后经过了MySQL Server层和InnoDB存储引擎。
Kafka的整体架构非常简单,是显式分布式架构,主要由producer、broker(kafka)和consumer组成。
每碰到一个 Action 就会产生一个 job, 每个 job 开始计算的时候总是从这个 job 最开始的 RDD 开始计算.
参考:http://www.cnblogs.com/sunyubo/archive/2010/05/05/2282170.html 几乎是照抄参考过来的,只不过后面自己调试一下代码。 这里主要介绍Valgrind的一些简单用法。更多详细的使用方法可以访问valgrind的主页:http://www.valgrind.org Valgrind是Julian Seward的作品。Valgrind是运行在Linux上一套基于仿真技术的程序调试和分析工具,它包含一个内核,一个软件合成的CPU,和一系列的小工具。 每
上面有说到,持久化的核心作用是为了故障恢复,既然redis可能故障,机器同样也会故障;就算是数据落到磁盘了,同样也可能因为磁盘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如上图!为了做好一个企业级的持久化方案,我们需要将持久化文件定期同步到云端或者远端的服务器,做好分布式存储,来防止因为机器故障带来的灾难性数据丢失。
http://docs.ceph.com/docs/master/rbd/rbd-config-ref/
可以通过 doc id 来查询,会根据 doc id 进行 hash,判断出来当时把 doc id 分配到了哪个 shard 上面去,从那个 shard 去查询。
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弹性的分布式数据集,又称Spark core,它代表一个只读的、不可变、可分区,里面的元素可分布式并行计算的数据集。
大概就是,进程写文件(使用缓冲 IO)过程中,写一半的时候,进程发生了崩溃,会丢失数据吗?
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内存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的。 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每台broker机器需要向所有的NameServer机器上注册自己的信息,防止单台NameServer挂掉导致Broker信息不全,保证NameServer的集群高可用。
既然在项目中使用了MQ,那么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消息丢失问题。在一些涉及到了金钱交易的场景下,消息丢失还是很致命的。那么在RocketMQ中存在哪几种消息丢失的场景呢?
es 写入数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啊?es 查询数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啊?底层的 lucene 介绍一下呗?倒排索引了解吗?
Redo日志是Oracle为确保已经提交的事务不会丢失而建立的一种机制。实际上,Redo日志的存在是为两种场景准备的,一种称之为实例恢复(Instance Recovery),一种称之为介质恢复(Media Recovery)。
Bbuffer 与 Cache 非常类似,因为它们都用于存储数据数据,被应用层读取字节数据。在很多场合它们有着相同的概念:
缓存,是利用局部性原理,将高频操作的数据存放到访问速度更快的介质中,后续读取相同数据时无需再访问慢速设备,从而可以显著降低操作延时,提高读写速度。局部性原理有两种: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803224493616529927/
–num-executors: 执行器个数,执行器数可以为节点个数,也可以为总核数(单节点核数*节点数),也可以是介于俩者之间(用于调优) –executor-cores: 执行器核数, 核数可以1,也可以为单节点的内核书,也可以是介于俩者之间(用于调优) –executor-memory: 执行器内存, 可以为最小内存数(单节点内存总数/单节点核数),也可以为最大内存数(单节点内存总数),也可以是介于俩者之间(用于调优)
1.RDD持久化原理 Spark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特性就是可以将RDD持久化在内存中。当对RDD执行持久化操作时,每个节点都会将自己操作的RDD的partition持久化到内存中,并且在之后对该RDD的反复使用中,直接使用内存缓存的partition。这样的话,对于针对一个RDD反复执行多个操作的场景,就只要对RDD计算一次即可,后面直接使用该RDD,而不需要反复计算多次该RDD。 2.巧妙使用RDD持久化,甚至在某些场景下,可以将spark应用程序的性能提升10倍。对于迭代式算法和快速交互式应用来说,RD
摘要: 本文会从理论和实战两方面描述http缓存。理论层面会介绍:缓存命中、缓存丢失、Revalidations(重新验证)、命中率(Hit Rate)、字节命中率(Byte Hit Rate)、如何区分命中和丢失、缓存拓扑、代理缓存分层、网状缓存、缓存处理过程。实战方面会介绍如何使用ETags验证缓存响应 、Cache-Control、优化Cache-Control用到的策略决策树以及如何使缓存失效并及时更新缓存的response,最后会列出实现http缓存的一些最佳实践。 开始吧。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理
但缓存真的那么好吗?架构师在构建高性能系统时,是不是必须增加缓存组件?缓存是不是多多益善?
今天的文章内容围绕一位网友的评论去展开,在看完小许文章【结合MySQL更新流程看 undolog、redolog、binlog】,他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如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