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获取关于抑郁症的用户名和推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持续的低落情绪、失去兴趣和乐趣、精力不足、自我价值感降低、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以下是关于抑郁症的用户名和推文的获取方式:

  1. 用户名获取:
    •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与抑郁症相关的关键词,如"depression"、"mental health"等,浏览用户的个人资料,寻找与抑郁症相关的用户名。
    • 参与抑郁症相关的在线论坛或社区,观察用户的用户名,可能会有一些与抑郁症相关的标识或描述。
  • 推文获取:
    • 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API,如Twitter API,通过关键词搜索功能获取与抑郁症相关的推文。可以使用相关的编程语言(如Python)编写脚本来实现自动化搜索和获取推文的功能。
    • 关注与抑郁症相关的专业机构、医生、心理学家等在社交媒体上的账号,他们通常会发布与抑郁症相关的推文。

需要注意的是,获取关于抑郁症的用户名和推文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抑郁症,应该尊重用户的隐私和版权,不得滥用这些信息。

腾讯云相关产品和产品介绍链接地址:

  • 腾讯云自然语言处理(NLP):提供了文本情感分析、关键词提取等功能,可用于分析抑郁症相关推文的情感倾向和关键词。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nlp
  • 腾讯云社交媒体分析(SMA):提供了社交媒体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可视化功能,可用于获取和分析抑郁症相关的推文。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sma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 【案例】大数据挖出微博抑郁患者,研究结果经医学机构确认准确度

    在微博上经常抱怨“去死”,或许会被甄别为抑郁患者。近期,一项“利用社交媒体数据挖掘识别抑郁倾向人群”的研究成果在网络引发热议,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称,通过构建抑郁倾向识别模型,实验室在新浪微博近亿用户中识别出几百名重度抑郁症患者,研究结果经医学机构确认准确度可达83%。相关人士表示,这项研究结果或成为抑郁症临床诊断之外的新兴诊断方法。 一 建构预测模型在新浪过亿用户中扫描 该项研究由哈工大“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联合实验室与国内社交媒体数据挖掘公司“宏博知微”共同开展。实验室负责人哈工大博

    04

    别让自己成为一座孤岛:媒体人如何与抑郁症共度漫长岁月?

    他们是新闻事件最前方的记录者、是茫茫暗夜中的盏盏烛火、是捕捉真相定格焦点的眼睛,他们见证着时代的新旧更替,他们奔走在社会善与恶的前线......但与此同时,他们也经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焦虑与困扰。 本期关注媒体人的另一面,绕过那些高光时刻、绕过那些理性文字,探究和倾听他们内心的失落与彷徨。 在新闻行业,抑郁症有多普遍? 媒体人不是超人类的历史观察者,他们可能和自己故事中所讲述的受害者一样脆弱。 除了工作本身带来的生理伤害以外,媒体人的心理健康也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侵扰。长时间的工作、超负荷的压力、偶尔

    01

    Biological Psychiatry:抑郁症,神经影像学和连接组学

    抑郁症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精神疾病,以情感、认知和躯体症状为特征。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执行功能、记忆和情绪处理方面存在障碍。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区域(2-4个)表现出局灶性功能和结构异常,这些脑区涉及:海马、内侧前额叶(MPFC)、背外侧前额叶(DLPFC)、前扣带回(ACC)、后扣带回/楔前叶(PCC/PCU)、杏仁核和尾状核。相关研究也说明了区域间的异常功能联系,涉及默认网络(DMN)、ACC-丘脑、和前额叶-丘脑;前额区域之间的结构协变;以及下纵束、下额枕束、丘脑后辐射和胼胝体的解剖连接,这表明抑郁症会导致多个神经元回路中大脑连接的改变。

    03

    PNAS:整合抑郁症的分子、细胞和皮层神经影像特征

    抑郁症产生于生物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跨越基因和分子到细胞、脑网络和行为。为了确定不同的神经生物学过程是如何联合起来导致抑郁症的,我们需要一种多尺度的方法,包括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测量,以及遗传和细胞特异性的转录数据。在这里,我们研究了三个群组影像数据集中与抑郁和负性情绪相关的大脑解剖(皮层厚度)和功能(功能变异、全脑功能连接),包括: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大脑基因组超结构项目(Brain Genomics Superstruct Project)和Meta分析增强神经影像数据库(ENIGMA;总被试数n≥23,723)。整合的分析包括皮层基因表达、死后患者转录数据、抑郁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单细胞基因转录。在这三个独立的数据集中,抑郁和负面情绪的神经影像相关物是一致的。将体外基因下调与体内神经影像联系起来,我们发现抑郁症影像表型的转录组相关物追踪了抑郁症患者死后皮层样本中的基因下调。对单细胞和Allen人脑图谱表达数据的综合分析显示,抑郁症体内影像和体外皮层基因失调的细胞相关物是生长抑素(SST)中间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GWAS驱动的抑郁症多基因风险富集在中间神经元的表达基因,而不是胶质细胞,这为我们的观察提供了一致的证据。为了强调多尺度方法的转化潜力,与抑郁症相关的大脑功能和结构的转录相关物富集于抑郁症相关的分子通路。这些发现将特定的基因、细胞类别和生物学通路与抑郁症的体内神经影像表型联系了起来。

    02

    自我轴:一个理解抑郁症的框架

    抑郁患者的“自我体验”会和正常人有所不同。抑郁症患者的自我体验充满了持续的低沉情绪,并由消极的自我相关的思想构成。自我的概念一直很难定义——这是它现在很少成为精神病学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但功能脑成像和其它神经科学研究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自我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些研究已经阐明了自我是如何被复杂的、层级化的大脑过程所支持的。身体的感觉通过脊髓、脑干和皮层下区域上升到皮层网络,皮层网络通过位于顶端的默认模式网络,将内感受信号与相关的社会环境信息整合在一起。我们将讨论这一“自我轴”是如何形成的,并阐述自我轴是如何在抑郁症患者中如何发生偏移。我们的抑郁自我轴模型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该模型强调了抑郁症多层级损伤的本质,以及不同层次水平的损伤如何沿自我轴导致其他层级的异常。自我轴模型表明,从生活方式干预到心理治疗再到药物的不同治疗可能对抑郁症都有效,因为这些治疗针对的是自我的不同方面,但自我轴的一个层面上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自我轴层面的重构。我们的抑郁症研究框架使自我概念再次成为了抑郁症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这可能再次成为一个有用的抑郁症研究焦点。

    02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非快速眼动睡眠

    睡眠紊乱是重度抑郁症(MDD)的一个关键症状。目前的文献对快速眼动(REM)睡眠的改变进行了很好的描述,但对非快速眼动(non-REM)睡眠的改变却知之甚少。此外,睡眠障碍与MDD的各种认知症状有关,但non-REM睡眠EEG的哪些特征导致了这一点目前尚不清楚。我们综合分析了三个独立收集的数据集(216名被试的N = 284个数据,)中两个中央通道的non-REM睡眠EEG特征。这项探索性和描述性的研究纳入了年龄范围广泛、抑郁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同、用药或未用药、以及年龄和性别与健康对照组相匹配的MDD患者。我们探讨了睡眠结构的变化,包括睡眠阶段和周期、频谱功率、睡眠纺锤波、慢波(SW)和SW-纺锤波耦合。接下来,我们分析了这些睡眠特征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和程序性记忆的夜间巩固的关系。总的来说,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non-REM睡眠结构没有发现重大的系统性改变。对于non-REM睡眠的微观结构,我们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未用药患者的纺锤波振幅较高,并且在开始使用抗抑郁药物后,SW较长,振幅较低,SW-纺锤波耦合更分散。此外,长期(而非短期)的药物治疗似乎会降低纺锤波的密度。用药患者夜间程序性记忆巩固受损,这与较低的睡眠纺锤波密度有关。我们的结果表明,MDD的non-REM睡眠 EEG的改变可能比以前报道的更精细。我们在抗抑郁药物摄入和年龄的背景下讨论这些发现。

    05

    Nature Medicine:利用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定义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

    这是一篇2016年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并轰动精神医学界的深度好文章。虽然时间过去了5年,但是它对我们的指导和借鉴价值丝毫没有衰减,反而越来越大。    尽管生物标记物已经改变了现代医学的诊疗方式,但在精神病学领域中仍未找到可以准确诊精神疾病的生物标记物,部分原因是其诊断标签与其神经生物学基础之间的关联较弱。像其他神经精神疾病一样,抑郁症并非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包含多种共现症状的## 标题异质性综合征,而且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    到目前为止,研究抑郁症亚型和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先识别经常共同出现的症状群,然后再测试神经生理相关性。然而,临床亚型与其生物基础之间的联系在个体水平上是不一致且可变的,与其他医学领域的诊断生物标志物不同,这些生物标志物无法用来区分患者和健康人及在个体水平上预测疗效。    美国的多名研究人员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一个多中心大样本(n=1188)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边缘系统和额叶纹状体网络功能连接失调的不同模式进行界定,抑郁症患者可被细分为四种神经生理亚型,或称之为生物型。这些生物型与不同的临床症状谱有关,不能仅仅根据临床特征来区分。研究人员还对患者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反应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跨越了当前诊断界限的新的抑郁症亚型可能有助于识别出最有可能从靶向神经刺激疗法受益的个体。 二、研究方法概览 1.功能网络构建:研究者们利用Power264分区(10mm半径球形ROI)以及与抑郁症有关联的其他13个ROI作为初始脑网络的节点。后续排除掉了19个信噪比较低的ROI,因此总共258个节点用来构建全脑258*258功能连接矩阵,包含33,154个独立特征。 2.典型回归和聚类分析:研究者使用Spearman’s rank相关分析筛选与抑郁量表HAMD-17有统计学关联的特征。然后使用典型回归获取与HAMD-17匹配的两个功能连接典型变量。最后使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对两个功能连接典型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个抑郁症亚型。结果如图1所示。     以聚类得到的4个生物学亚型为训练集,训练监督分类模型:通过无监督聚类得到4个亚型后,研究者将4个亚型为监督标签,使用监督机器学习来训练4分类模型。最后将分类模型应用到unseen的数据,包括外部验证集。 解读者注:非监督学习的方法摆脱了标签的对模型训练的影响。事实上,由于精神疾病的诊断依赖症状,很多病人的诊断不一定符合其神经生物学的异常。这样,拿着错误的诊断标签来训练监督模型,效果可能不会太好。非监督或者半监督机器学习更多是依据客观biomarker来进行疾病的分型,分出的类型更加与神经生物学机制相匹配。如果通过各个层次的分析(基因,生化,行为等),验证了类型的可靠性,我们便可以以这个“纯”生物学诊断标签来训练监督机器学习模型,并应用于将来的病人。 以上所有的方法流程,悦影科技皆可定制。 3.不同生物学亚型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有不同的反应:具体见图4.     总之,通过分析静息态功能连接得到的4种不同生物学机制的抑郁症亚型,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有不同的反应。其中生物型1和3型对治疗有较好的反应。但是生物型2和4型对治疗没有反应。 解读者注:如果能在临床上确认抑郁症不同的亚型,便可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如果抑郁症患者属于1或者3型,我们便可以尝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来治疗,而对于2或者4型,我们便可以尝试其他治疗,如药物,认知行为疗法等。 三、结果    结果见以下内容,图片和结果一起享用,效果更佳。

    00

    Neuron综述|昼夜节律和情绪障碍:是时候看清真相了

    摘要:时间的重要性在我们的世界中一直很普遍,正常的光/暗和睡眠/觉醒周期的中断现在已经成为常态。所有情绪障碍,包括季节性情感障碍(SAD)、重度抑郁症(MDD)和双相情感障碍(BD),都与各种生理过程中的异常睡眠和昼夜节律密切相关。光/暗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有可能对正常睡眠/觉醒模式产生破坏。此外,针对昼夜节律系统的治疗已被证明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这篇综述将总结这些疾病如何与特定昼夜节律表型相关联,以及将生物钟与情绪调节联系起来的神经元机制。我们还讨论了从昼夜节律的治疗中学到的东西,以及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开发更多个性化设计的治疗方法。

    01

    Cerebral Cortex:全脑功能动力学追踪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20%的人口报告抑郁症状,与大规模脑网络功能完整性改变有关。瞬时的大脑功能和抑郁症状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临床和社区人群的影响,仍然有待研究。本研究在一个大的社区样本中调查了脑功能动力学和亚临床至轻度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这些样本包括有或没有精神病诊断的成年人。本研究使用了Nathan Kline研究所- rockland样本增强型数据;445名年龄在18到65岁之间的参与者完成了10分钟的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用共激活模式分析来检查抑郁症状和全脑状态之间的维度关系。抑郁症状水平的升高与默认模式网络频率和停留时间的增加有关,默认模式网络是一种与自我参照思维、评估判断和社会认知相关的大脑网络。此外,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增加与与认知控制和目标导向行为有关的混合大脑网络较少出现有关,这可能会削弱抑郁个体对消极思维模式的抑制。这些发现表明,时间动态技术为亚临床和临床意义抑郁症状学下的时变神经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

    03

    Cerebral Cortex:妊娠期母亲抑郁症状与新生儿脑功能连接的关系

    摘要:怀孕期间抑郁很常见,在covID大流行期间患病率进一步增加。最近的研究表明,产前抑郁对儿童神经发育和行为有潜在影响,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孕妇轻度抑郁症状是否会影响发育中的大脑也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40名健康孕妇在妊娠12周、24周和36周时用贝克抑郁量表- ii评估了她们的抑郁症状,她们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在没有镇静的情况下接受了包括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内的脑部MRI检查,以评估功能连接的发展。功能连接与产妇贝克抑郁量表ii评分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s秩偏相关检验,并采用适当的多重比较校正与新生儿性别和胎龄进行控制。新生儿脑功能连通性与母亲的贝克抑郁量表- ii评分在妊娠晚期呈显著负相关,但在妊娠早期和中期则无显著负相关。妊娠晚期较高的抑郁症状与新生儿额叶和额颞叶与枕叶之间较低的脑功能连通性相关,表明即使在没有临床抑郁症的情况下,母亲抑郁症状也可能影响后代的大脑发育。

    04

    综述:个性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

    个性化治疗在所有医学领域都获得了发展势头。精准医学可以应用于神经调节技术,其中聚焦的脑刺激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调节大脑回路,缓解临床症状。rTMS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临床效果。尽管rTMS的刺激参数范围很广(位置、角度、模式、频率和强度都可以调整),但目前rTMS的应用方式是一刀切,可能导致其临床疗效不佳(~50%)。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研究了rTMS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可以优化以解释神经功能和解剖学上的个体差异。我们讨论了目前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方案、治疗基础的神经机制、靶向策略、刺激参数选择和自适应闭环治疗。我们的结论是,更好地了解rTMS的广泛和可修改的参数空间将大大改善临床结果。

    01

    NPP: 重复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基础:全脑功能连接与局部兴奋度变化

    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 是重度抑郁症 (MDD) 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我们对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机制了解甚少。此外,我们也缺乏能够用以预测和追踪临床效果的大脑信号,而这些信号能够帮助进行分层与优化治疗。本研究中,我们进行了随机、假性对照的临床试验,在rTMS前后分别测量电生理、神经成像和临床变化。患者(N=36)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有效刺激或伪刺激的,针对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rTMS干预,为期20个连续工作日。为捕捉由rTMS驱动的大脑连接与因果兴奋性上的变化,我们在干预前后均对患者进行了静息态fMRI和TMS/EEG数据采集。通过同时进行的TMS/fMRI,可以评估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大脑因果连接基线的差异。相比伪刺激组,我们发现rTMS引起了:

    04

    Biological Psychiatry:解析电休克疗法的网络机制

    电休克疗法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是最古老、最有效的神经刺激形式之一,该疗法在全身麻醉情况下,使用电流引起短暂的全身痉挛。当电极位于额颞叶皮层时,ECT可能是治疗重度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其响应率和响应次数优于其他的抗抑郁治疗。神经影像学研究有助于理解ECT的机制,越来越多的MRI研究表明ECT治疗后海马的可塑性,与此一致的是,在动物模型中也观察到了海马的神经营养过程上调。然而,在ECT抗抑郁的过程中,海马和其他脑区的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早期的PET/SPECT和EEG研究表明,痉挛生理也可能在ECT的抗抑郁反应中发挥作用,最近的ECT-MRI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ECT期间和ECT之后海马和其他脑区神经可塑性的证据,以及它们与抗抑郁反应的关系。我们还提供了一个回路水平的机制模型,该模型提出ECT抗抑郁反应的核心机制:模型包括丘脑皮层和小脑网络 (这些网络在重复ECT治疗期间的痉挛泛化和终止期活跃),以及这些网络与皮质边缘回路 (该回路在治疗前受损,并常作为电刺激靶点) 的相互作用。本文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