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给整个地球做实验不现实,但科学家仍有办法为地球把脉。地球上气态的空气、液态的江河湖海、固态的山石冰雪、不断演化的生命体……这些纷繁万物都可以被科学家装进“数值实验室”,用来模拟地球的现状,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当朋友得知我的研究方向是气候变化时,总会一本正经的问我:明天下不下雨。每次我都要解释好一会儿。所以,开篇先温习一下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近期,NCAR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达成了合作,将使用人工智能(AI)来改进传统的地球系统模型,从而推进气候研究,更好的为决策者提供更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神经网络识别地震数据中隐藏的低频地震波。这项技术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更准确地绘制地球内部的地图
摘要:尽管星载,机载和地面数据采集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但遥感数据仍常常在空间上不完整或在时间上是不规则的。尽管经常使用确定性插值技术,但它们倾向于创建不切实际的空间模式,并且通常不提供不确定性量化。地统计模拟模型可有效地生成未测量现象的现实且同等可能的整体,从而传播数据不确定性。这些模型通常在地球科学的多个领域中使用,并且近年来,它们已广泛应用于遥感数据。这项研究对地统计学模拟在遥感数据中的应用进行了首次综述。我们回顾了与卫星遥感数据有关的最新地统计模拟模型,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特征和优势。最后,每种地统计学模拟模型的应用都归类于自然科学的不同领域,包括土壤,植被,地形和大气科学。
---- 新智元报道 编辑:David 【新智元导读】面对凶猛矿难和难看的财报,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依然对元宇宙未来信心满满:「可能你还没意识到,它已经免费了」。 英伟达最近发布的Q2财报很不好看。 财报显示,公司PC和游戏销售业务收入急剧下降。第二季度游戏收入为20.4亿美元,比一年前下降33%,比上一季度下降44%。 财报中还预计,公司营收第三季度还将同比下降17%,导致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约5%。 矿难凶猛,币价大跌,显卡不好卖高价了,但老黄还有别的业务。 在9月的GTC即将到来之际,黄仁
一位小哥编写程序在GPU上实现了高精度的地球模拟,4分钟内演示了45亿年的历史,足以让人震撼!
---- 本周雾霾再次强势来袭,北京首次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不戴口罩出门让人压力山大。与此同时,2015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巴黎也接近尾声。此次大会中国角的低碳主题日格外引人注目,连“数据大佬”马云也在会上表示“雾霾太可怕,想回外星去”。 ---- 来源:数据猿 作者:mifeng jinyounan 雾霾形成的“背后黑手”之一——气候变暖问题,今年依然引起热议。气象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暖冬使得冷空气活动减弱,导致静稳天气增加,提升了雾霾发生的频率。这也就意味着,气候变暖与雾霾渐重成正比! 根据缜密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除了学术交流之外,还要通过与会专家讨论,针对关键主题,得到会议相对统一的认识。为此,会议最后一天,按照会议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给出的相关会议结果。
2022年11月14-17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欧空局(ESA)联合举办了第3届机器学习用于地球系统观测和预报主题研讨会。这次会期为4天的研讨会,采用以线下为主和少量线上报告的方式,包括了43个口头报告,40个墙报,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档的几部电影里,《流浪地球》成为一匹黑马,刷爆微博和朋友圈,从最初不高的排片率,一跃上升到票房榜首。
「如何让我们的未来在今天就变成现实呢?答案就是模拟,」英伟达创始人、CEO 黄仁勋说道。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赵纯教授带领的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LACAR)成功构建了全球变网格大气物理化学耦合模拟框架,并以大气沙尘为例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以“Simulating Atmospheric Dust With a Global Variable‐Resolution Model: Model Description and Impacts of Mesh Refinement”为题发表于地球系统模式发展领域国际顶刊《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
关于人类活动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科学出版发表并进行了解释。目前超过97%的地球系统科学界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结论——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在几十年内大幅度减少,以避免气候灾难。由于目前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异常惊人,对极端天气(比如热带气旋的数量和强度、热浪和干旱同时发生的可能性)的准确预测面临非常大的压力。2010-2019年是记录以来损失最严重的十年,经济损失达到2.98万亿美元,相比于2000-2009年高出1.19万亿美元。极端天气以及未能应对的气候变化都是对我们未来造成影响的主要风险。
美国当地时间 4 月 3 日,联合国人居署与腾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主题研讨会,探讨地球所面临的最基础的挑战,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提供解决方案,创新高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Maimunah Mohd Sharif 、联合国人居署助理秘书长 Victor Kisob ,以及多位国家大使、新兴科技企业代表、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参加研讨。
杨净 Alex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没想到在高考当日,竟被“外星人”抢了风头。 在距地球3亿多公里的行星上,科学家发现存在“生命之源”—— 行星上采集到的样本中检测到了20多种氨基酸。 我们都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一切地球生命的物质基础,氨基酸作为它的基本单元,自然而然也就被视作生命的起源。 于是,这份太空中的“证物”,瞬间引爆了全网。微博阅读量达4.2亿,知乎相关问题浏览量已经超过3百万。 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直接快进到外星人入侵地球、“星际恋爱”,“奥特星云”等等。 但也有
Special Issue "Applications of Remote Sensing in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过去三年,机器学习在天气和气候科学中的应用蓬勃发展,许多领域都进行了探索。机器学习工具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表示复杂任务,有望改善地球科学的许多问题。
大洋网讯 香港科技大学3月7日推出中国首个互动海洋环境影像化平台WavyOcean。WavyOcean平台利用最先进的海洋数值仿真技术,不但以影像化形式呈现海域的变化过程,并提供如三维海洋环流、温度、盐度等物理和生物地质化学变化的环境数据,以及风力、温度和压力等气象数据供下载。集合这些前所未有的全面数据,这个一站式的平台将为未来的海洋水动力、灾害、污染、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
本文是three.js系列博文的一篇,第一篇文章是【three.js基础知识】,如果你还没有阅读过,可以从这一篇开始,页面顶部可以切换为中文或英文。
NVIDIA 在去年宣布将借助Omniverse技术构建能模拟地球气候的超大型数字孪生环境 Erath-2 ,在今年 GTC 大会, NVIDIA 宣布基于物理学的 Modulus 人工智能框架,使 Omniverse 环境能够获得物理机器学习的加速,相较过去以数千倍的速度解决规模较过往高出数百万倍的科学与工程问题,除了 NVIDIA 的 Earth-2 以及西门子歌美飒风力发电厂在建立物理现象模型时也获得数百万倍的提升。
该成果为以后基于超级计算机的更多应用提供经验。 11月17日凌晨,在美国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C2017)上,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付昊桓领导的团队所完成的“非线性地震模拟”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ACM Gordon Bell Prize)。20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召开了成果发布会。 背景 非线性是指两个变量间的数学关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曲面或不确定的属性,是不成简单比例(即线性)关系的。 非线性是自然界复杂性的典型性质之一,与线性相比,非线性更接近客观事物性质本
7 月 30 日,在美国宇航局 NASA 成功发射的 MARS 2020 任务中,「宇宙神 5」型运载火箭将最新一代火星探测器毅力号 (Perseverance)送上轨道。
本文正文内容翻译自 UCAR 官方网站在 2021 年 1 月 27 日发布的由 DAVID HOSANSKY 撰写的文章《NEW NCAR-WYOMING SUPERCOMPUTER TO ACCELERATE SCIENTIFIC DISCOVER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翻译底稿来自 Google 翻译。
作者 | Charles,cv方向在读研究生。【Charles 的皮卡丘】专注于分享有趣好玩的Python小项目(AI、爬虫等等)。
近地表的臭氧对于植被生长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臭氧的危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减少各成员国对于臭氧前体物(NOx)的排放。通常臭氧污染在夏季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受到天气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比如高压天气系统以及干旱和热浪事件等。近年来,欧洲地区夏季持续受到干旱和热浪影响,而植被受到水分和高温胁迫作用,会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的损失,而叶片表面气孔的关闭也会减少植被吸收臭氧(干沉降的一部分),并进一步造成近地表的臭氧浓度上升。目前,大多数的大气化学模型都没有考虑这种植被-大气之间的反馈作用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作者利用臭氧观测资料以及地球系统模式,研究了干旱期间植被-大气之间的反馈作用对于近地表臭氧浓度的影响。
2021年4月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https://yncenter.sites.yale.edu/)的科研成果,题为“Ocean 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lows a constraint on the sensitivity of precipitation to global warming”。本研究是大气环境中心对湖泊水循环试验(Wang et al., 2014; Lee et al., 2014)和理论研究(Wang et al., 2018)工作的延伸,将地表能量平衡原理推广到全球海洋,量化了历史时期降水对气温的敏感性,填补了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这一知识空白。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在全球六地(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际组织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发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世界上有5%的人口住在图中的蓝色区域,同时世界上同样有5%的人口住在图中的红色区域▼
英国剑桥大学发布一项研究显示,机器学习技术在实验室模拟状态下能成功预测地震,未来或许能更高效预测这类灾害的发生。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成功预测了地震的发生。尽管他们的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但这个实验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非常相似,其研究结果可以用来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和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的研究
尽管数值天气预报(NWP)已经取得了几十年的努力和进步,但极端天气事件仍然具有挑战性。现代天气预报使用大气和海洋的数学模型来根据当前的天气状况预测天气。即使现在超级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强,数值天气模型的预测能力也只能维持6天左右,尽管它与地点、季节和天气模式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梦晨 羿阁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他在“世界十大疯狂科学家”中位列第四。 (排在他之前的三位是爱因斯坦、达芬奇、尼古拉·特斯拉) 他离群索居,在自家谷仓摆满不知用途的仪器,成为一个不依附于任何大学或企业的独立科学家。 他的照片绝大多数都是笑着的,可他的言论都惊人的悲观: 他认为“可持续发展”只是一个幻想,更应该提的是“可持续后退”。 他预言到了2100年,地球上80%的人口都会因气候变化而死亡。 他认为地球是“活”的,把地球比作一个能自我调节的有机体“盖亚”。而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大受欢迎,但是研究者,尤其是年轻科学家,不清楚如何利用这些方法到他们的工作中。
2019农历新年之际,带着地球去流浪的经典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被搬上大荧幕,承载着“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美誉,这部电影描绘了在太阳即将膨胀的末日笼罩下,人类在灾难中的求生之路,宏大的背景下紧张刺激的地球营救令人倍感心潮澎湃。 短短128分钟的电影很快结束了,但人们仍然意犹未尽地沉浸在那个末日的世界中,一个个问题不禁浮上每一位观影人的心头,太阳真的会膨胀、爆炸成为地球末日的根源吗?那一天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呢?在那之后太阳又会走向哪里变成什么样呢?
当前众多学科的科学研究都依赖于计算机,比如气候、天气、大气化学、空间天气等的模拟都需要超算。模拟和观测都会产生的大量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同样需要强大算力的支持。科学家不仅需要相应的科学知识,还需要过硬的技术来处理、分析大量数据。
一项新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不仅正在使地球变暖,还令气候变得混乱。这项新研究于4月21日发布,概述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全部潜在影响。
但是,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在有些大楼的楼顶上,除了基站,还会有一些像“大鼓”一样的设备。
Title:Deep learning and process understanding fordata-driven Earth system science
近年来,测量和模拟得到的地球系统数据急剧增加,已经超出了当前我们处理、理解和使用这些数据的能力。机器学习方法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机会促进我们处理、分析以及从大量的地球系统数据中学习,并应用到模式参数化和预测。此专刊将征集利用机器学习促进地球系统建模的稿件,包括为推动地球系统建模开发的新机器学习方法(比如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物理指导算法、因果推断和混合模型)以及地球系统建模的机器学习应用(比如天气和气候的可预测性、机器学习参数化、不确定性量化)。
2023年11月,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将在丹佛举行的 SC23 大会上隆重颁发首届ACM 戈登•贝尔气候建模奖(Gordon Bell Prize for Climate Modelling)。该奖项从 2023 年开始,将连续十年每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并行计算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对解决全球气候危机所做的贡献。中国科大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的应用成果 “Establishing a Modeling System in 3-km Horizontal Resolution for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riggered by Submarine Volcanic Eruptions with 400 Billion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获得首届戈登•贝尔气候建模奖提名。获得提名的研究工作是根据研究团队将高性能计算技术应用于气候建模,对气候建模及其相关领域,以及对更广泛的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潜在影响选出。该奖项特别关注于计算方法的创新所带来的模拟性能提升,以及研究团队增进对地球气候系统的理解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本文是AGU专著《Clouds and Climate》其中的一章:《Machine Learning for Clouds and Climate》。文章详细的介绍了机器学习在云和气候方面的应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了解机器学习在云和气候方面的应用研究而言是一篇很好的概述类文章。
原文:https://www.ecmwf.int/en/about/media-centre/focus/2022/global-numerical-modelling-heart-ecmwfs-forecasts
█ 本文译自2017年8月8日的 Wolfram 博客文章:Get Ready for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f 2017? by Jeff Bryant 2017年8月
月球上的宇航员通过双脚跳跃的方式进行移动,而不是采用双脚交替行走的方式,因为在低重力环境下,跳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移动方式。SpaceBok机器人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此,为了探索四足机器人在低重力环境下的“动态行走”。
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是一款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图像、地图、百科全书和飞行模拟器整合在一起,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通过它我们可以找到你想找到的地方,当你定位到一个具体的地方的时候,再点击的时候,你都能看清那个地方的建筑,特别真实,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你打开谷歌地球(Google Earth),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画面,画面特别好看,使用起来特别舒服。喜欢的小伙伴们快点下载吧~
Felipe Dana / AP 格陵兰岛的Helheim冰川让纽约大学研究营地相形见绌
Columbia Engineering的研究人员已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更好地以低分辨率来表现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