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企业级零侵入网络可观测方案:旁路采集技术赋能数据中心与智算中心

企业级零侵入网络可观测方案:旁路采集技术赋能数据中心与智算中心

原创
作者头像
NetInside
修改2025-11-20 19:23:14
修改2025-11-20 19:23:14
460
举报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数据中心、智算中心作为核心算力载体,面临着业务密度提升、流量结构复杂、时延要求严苛等多重挑战。传统基于Agent的监测方案因侵入性强、数据覆盖不全、故障回溯能力弱等问题,已难以适配现代企业级网络的运维需求。

基于流量旁路采集技术构建的网络应用性能监测系统,以“零侵入、全流量、智能化”为核心优势,为云环境、数据中心、智算中心提供全链路可观测能力,成为企业级网络性能管理的优选方案。

一、企业级监测的核心诉求与传统方案痛点

1. 企业级场景的核心运维诉求

l 安全性:核心生产环境需避免任何可能影响业务稳定性的部署操作;

l 完整性:覆盖南北向用户流量与东西向服务器间流量,无数据盲区;

l 可追溯性:故障发生后需具备完整的流量回溯与复盘能力;

l 兼容性:适配多协议、多云环境、国产化软硬件,满足复杂部署需求;

l 智能化:海量数据下需通过AI实现自动化异常检测与根因分析,降低运维成本。

2. 传统监测方案的致命短板

l 侵入性部署:主机Agent占用系统资源,可能引发兼容性问题,不符合核心业务“零风险”要求;

l 数据采集断层:仅采集关键指标而非全量流量,跨网络、应用、数据库的层级问题无法关联分析;

l 回溯能力缺失:未存储原始流量,故障发生后无法还原现场,复盘依赖人工推测;

l 适配性不足:对智算中心MPI协议、金融交易微秒级时延等特殊场景支持有限;

l 运维成本高:依赖资深运维人员手动分析数据,难以应对海量流量下的监测需求。

二、旁路采集技术:企业级可观测的核心突破

系统采用旁路分析(bypass monitoring) 技术路线,从采集层彻底解决传统方案的痛点,同时通过全协议解析与AI智能分析,构建企业级全链路可观测体系。

1. 零侵入采集:保障业务安全无虞

l 多元采集方式:支持交换机SPAN/RSPAN/ERSPAN镜像、TAP网络分流器、旁路交换机等采集模式,不改动原业务链路、不触碰业务主机,部署过程对现网完全透明;

l 超高带宽适配:单机支持万兆/25G/40G/100G接口,多节点分布式采集模式可支持超T级总带宽,满足超大型数据中心与智算中心的流量采集需求;

l 国产化环境兼容:全面支持麒麟操作系统、飞腾/鲲鹏芯片,符合政企行业自主可控与安全合规要求。

2. 全流量存储:奠定可追溯基础

l 全量流量捕获:完整采集所有业务流量,包括正常请求、异常会话、隐藏链路流量,确保“流量无死角”;

l 灵活存储策略:默认存储30天历史流量,支持按业务优先级自定义存储周期,通过流量压缩与分级存储(热数据存SSD、冷数据存HDD)降低存储成本;

l 高精度时间戳:采集数据附带微秒级时间戳,为故障时序分析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3. 全协议解析与AI智能分析:提升运维效率

l 全协议覆盖能力:内置L2-L7深度协议解析引擎,支持TCP/UDP/HTTP/HTTPS等通用协议,MySQL/Oracle/Redis等数据库协议,MPI等智算中心专属协议,以及能源行业SCADA、政务系统专属协议等;

l 动态性能基线:基于7×24小时历史数据,通过时序模型自动学习业务正常运行的指标波动范围,构建动态性能基线(baseline),避免固定阈值导致的误报与漏报;

l AI智能诊断:集成AIOps引擎,支持异常检测(突增、突降、波动异常)、慢事务识别、频繁失败模式分析、多节点路径追踪,自动生成故障根因链,将平均故障定位时间(MTTD)缩短80%;

l 分层时延分析:将业务响应时间拆分为网络时延、应用时延、数据库时延,精准定位性能瓶颈所在层级。

系统架构图

三、三大企业级核心场景落地实践

1. 云数据中心全链路可观测

针对云数据中心多租户、高并发、流量动态变化的特点,数据中心可观测解决方案实现:

l 南北向与东西向流量全覆盖,自动绘制云环境下的业务访问拓扑,包括虚拟机、容器、物理机间的链路关系;

l 与云平台生态兼容,支持AWS、阿里云、腾讯云等公有云,以及OpenStack等私有云环境的流量采集与分析;

l 跨区域链路监测,针对多地域部署的云数据中心,实现跨区域流量时延、丢包率的实时监控与异常告警。

2. 智算中心(HPC)性能优化

专为智算中心大规模集群、高算力需求场景定制的智算中心-HPC 网络解决方案

l HPC专属协议解析:精准解析MPI(消息传递接口)、作业调度协议(SLURM/PBS)、节点心跳流量,提取任务ID、通信时延、调度状态等关键字段;

l 训练任务性能优化:分析GPU节点间数据传输时延,识别节点通信瓶颈,优化后训练任务效率提升30%以上;

l 集群资源监控:实时监测HPC集群的节点状态、链路带宽占用、任务队列长度,提前预警节点故障与资源瓶颈。

3. 金融交易网络低时延保障

满足金融行业“高可靠、低时延、强合规”的核心要求:

l 微秒级时延监测:精准测量交易链路的端到端时延,支持按交易类型、客户端区域等维度拆分统计;

l SLA实时监控:自定义金融行业SLA指标(如交易响应时间<500ms、成功率>99.99%),实时监测达标情况,超标立即触发多渠道告警;

l 合规追溯:全量存储交易流量,满足金融行业监管对交易数据的留存与追溯要求,故障后可完整还原交易过程。

四、企业级方案的六大核心技术优势

1. 零侵入部署:无Agent设计,不影响核心业务运行,符合企业级安全要求;

2. 全流量可追溯:原始流量全量存储,支持多维度历史检索与故障回溯,满足合规与复盘需求;

3. AI智能运维:自动化异常检测、根因分析与KPI预测,运维效率提升60%以上,降低对资深运维人员的依赖;

4. 全场景适配:覆盖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金融交易网络、能源行业网络等多场景,支持通用协议与行业专属协议;

5. 高扩展性架构:支持单机部署、多节点分布式采集、云/混合云部署,随业务规模灵活扩展;

6. 安全合规保障:数据本地存储(支持私有化部署),支持敏感信息脱敏,满足政企数据安全与合规要求。

五、企业级服务与客户实践

作为深耕网络可观测领域十余年的专业厂商,厂商已构建完善的企业级产品矩阵与服务体系:

l 产品矩阵:全流量回湖分析系统-TTRA、可观测性分析平台-NOP、异常流量检测分析系统-ATA等系统、平台,形成“采集-解析-分析-回溯-可视化”全流程解决方案;

l 标杆客户:服务大型商业银行、省级政务云、医疗企业等100+关键客户,累计部署超500个采集节点,覆盖金融、能源、政务、运营商等多个行业;

l 企业级服务:提供从需求调研、方案设计、部署实施到后期巡检、优化升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方案落地效果。

六、企业级部署高频问题解答

1. Q:系统是否需要在业务主机安装 Agent?

A:不需要。系统通过交换机旁路镜像、TAP 光分路器等方式采集流量,不触碰业务主机,对现网无任何侵入性影响。

2. Q:系统支持的最大采集带宽是多少?

A:单机支持万兆 / 25G/40G/100G 接口,多节点分布式采集模式下,可支持超 T 级总带宽采集,满足超大型智算中心需求。

3. Q:能否解析加密的 HTTPS 流量内容?

A:支持解析 HTTPS 协议的 TLS 握手信息、SNI、证书信息,可识别业务指向与异常趋势;若需解析明文内容,需用户提供合法解密授权,严格遵循数据安全合规要求。

4. Q:历史流量存储时长是多久?能否自定义?

A:默认存储 30 天历史流量,支持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存储策略,同时提供流量压缩与分级存储,降低存储成本。

5. Q:系统是否支持与现有运维工具集成?

A:支持。提供标准 API 接口与 Prometheus exporter,可将指标、告警信息同步至 Zabbix、Prometheus 等工具,实现数据互通。

6. Q:部署一套系统需要多长时间?

A:中小规模数据中心(单采集点)部署周期约 1-2 周;大型分布式采集场景约 3-4 周,具体视采集点数量与网络复杂度调整。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企业级监测的核心诉求与传统方案痛点
    • 1. 企业级场景的核心运维诉求
    • 2. 传统监测方案的致命短板
  • 二、旁路采集技术:企业级可观测的核心突破
    • 1. 零侵入采集:保障业务安全无虞
    • 2. 全流量存储:奠定可追溯基础
    • 3. 全协议解析与AI智能分析:提升运维效率
    • 系统架构图
  • 三、三大企业级核心场景落地实践
    • 1. 云数据中心全链路可观测
    • 2. 智算中心(HPC)性能优化
    • 3. 金融交易网络低时延保障
  • 四、企业级方案的六大核心技术优势
  • 五、企业级服务与客户实践
  • 六、企业级部署高频问题解答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