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中使用k8s 1.31.14+ks3.4.1部署了all-in-one,本文将演示在all-in-one基础上由1个节点扩展为3个master节点。
all-in-one部署k8s 天行1st,公众号:编码如写诗【k8s】Rocky Linux部署k8s1.31.14+KubeSphere
kt是基于kk二次开发的产物,具备kk的所有功能。二开主要为适配信创国产化环境、简化arm部署过程和国产化环境离线部署。支持arm64和amd64架构国产操作系统,已适配芯片+操作系统 如下。
kt 新增功能点
./kt init-os 一条命令完成操作系统依赖安装和初始化操作。30000-32767端口,其他k8s端口添加到节点白名单。./kt firewall 一条命令自动获取节点信息开白名单和防火墙。kt 版本更新和下载地址
服务器基本信息
主机名 | OS | 配置 | IP |
|---|---|---|---|
node1(all-in-one) | Rocky Linux 8.10 | 4核8G | 192.168.85.160 |
node2(扩充master) | Rocky Linux 8.10 | 4核8G | 192.168.85.147 |
node3(扩充master) | Rocky Linux 8.10 | 4核8G | 192.168.85.149 |
将对应架构kt-x86.tar.gz上传至服务器
本文使用kt:3.1.12版本,支持截至2025-11-16发布的所有k8s版本,由于新版本k8s要求etcd最低3.5.24,这里升级kt默认版本为3.6.6
配置文件新增node2和node3节点信息

kind: Cluster
metadata:
name: sample
spec:
hosts:
- {name: node1, address: 192.168.85.160, internalAddress: 192.168.85.160, user: root, password: "123456"}
- {name: node2, address: 192.168.85.147, internalAddress: 192.168.85.147, user: root, password: "123456"}
- {name: node3, address: 192.168.85.149, internalAddress: 192.168.85.149, user: root, password: "123456"}
roleGroups:
etcd:
- node1
- node2
- node3
control-plane:
- node1
- node2
- node3
worker:
- node1
- node2
- node3
registry:
- node1
controlPlaneEndpoint:
## Internal loadbalancer for apiservers
internalLoadbalancer: haproxy ###去掉前面的注释
domain: lb.kubesphere.local
address: ""
port: 6443
去掉internalLoadbalancer前的注释

操作系统不需要安装docker,不需要设置selinux,swap等操作,全新的操作系统即可。
这里使用kt独有的一键初始化所有节点能力./kt init-os -f config-sample.yaml
该命令kt会自动判断操作系统和架构以安装依赖项和进行必要的初始化配置。

初始化完成,node2和node3已具备安装k8s的条件。

./kt add nodes -f config-sample.yaml

大概两分钟,添加完成

pod和node信息
可以看到所有pod都已正常,而且node2和node3节点已经添加进集群,并成为控制节点和工作节点
集群概览信息

集群节点情况

使用kt添加节点非常方便,只需要在原有集群中将新节点的信息添加到配置文件中,完全不需要到新节点执行操作。只需要在原节点执行两条命令就可以添加完成了
./kt init-os -f config-sample.yaml./kt add nodes -f config-sample.yaml本文由于资源有限,用了三个节点全部作为控制节点和工作节点,如果只添加工作节点,只是配置文件中略有不同,命令还是一样的。
引用链接
[1]
kt说明: https://tx1st.cn/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