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邓飞。最近翻遗传力相关的资料时突然想到:咱们研究任何概念,最终都是为了 “用起来”。那遗传力这东西,到底怎么帮咱们提升育种效率?
其实咱们常说的 “提升育种效率”,背后藏着不同的策略 —— 而这些策略,全和 “遗传力的类型” 挂钩:比如用 MAS 找大效应位点,靠的是h²_GWAS;用 GBLUP 做全基因组选择,靠的是h²_SNP;甚至现在比较火的泛基因组、多组学 GS,本质也是为了 “找全遗传力”。
今天就从 “消失的遗传力” 这个角度,跟大家掰扯清楚:怎么把 “丢了的遗传力” 找回来,让育种选择更准、更快。
https://www.nature.com/news/2008/081105/pdf/456018a.pdf

咱们可以把 “找消失的遗传力” 比作悬疑片:
所以,育种中的数据分析师的形象是这样的:

要是能找到 “消失的遗传力”,报酬可不是小数 —— 育种里的选择准确性、选择响应会直接提升,相当于给育种装上 “加速器”!
先通俗解释下核心概念:“遗传力丢失”(Missing heritability)是数量遗传学里的经典问题 —— 简单说就是:实际的遗传力(比如家系里测出来的),比 GWAS 找的显著 SNP、芯片 SNP 能解释的遗传力,要大得多。
给大家举个直观的例子:比如人类身高的 “总遗传力”(家系里测的,h²_family)大概是 0.8(意思是 80% 的身高差异由遗传决定)。但 GWAS 分析后,那些 “显著相关的 SNP” 只能解释 35% 的变异(对应h²_GWAS=0.35)—— 这就丢了 45% 的遗传力;后来用基因组选择(GBLUP),拿芯片全 SNP 算,能解释 64% 的变异(对应h²_SNP=0.64)—— 但还是丢了 16%。
这 “丢了的部分”,就是咱们要找的 “消失的遗传力”。
参考:
Witte JS, Visscher PM, Wray NR. The contribu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to disease depends on the ruler. Nat Rev Genet. 2014 Nov;15(11):765-76. doi: 10.1038/nrg3786. Epub 2014 Sep 16. PMID: 25223781; PMCID: PMC4412738.

遗传力细分:


一般我们认为消失的遗传力为:
但是它还可以进一步剖分为两部分:
育种里有个核心逻辑:遗传力的 “可利用程度”,直接决定选择策略。先给大家划个基础准则:
h²=0.95):不用分子标记、不用 GS,直接表型选择就行 —— 这就是 “老子英雄儿好汉”,表型准得很;而 “找回来消失的遗传力”,本质是把 “不可利用的遗传力” 变成 “可利用的”—— 这样选择准确性会提升,选择效率自然就高了。
具体怎么做?对应前面两类 “消失的遗传力”,有两个核心方向:
比如用泛基因组、图泛基因组,把之前芯片没覆盖的 SV、CNV、稀有变异都挖掘出来。
比如 GS 里扩大参考群的数量(从 1000 份扩到 5000 份),GWAS 里增加样本量(从 2000 个加到 1 万个)。数据量上去了,统计方法能 “抓” 到更多小效应位点,假阴性减少,h²_GWAS会更接近h²_SNP—— 选择时能用到的遗传信息就更多了。
《三体》里说 “锁死科技”,靠的是卡住微观物理的进展;而育种里 “提升效率”,靠的就是把 “消失的遗传力” 一步步找回来 —— 先拆清楚 “丢在哪”,再针对性解决(找变异、堆数据),这才是科学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