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杭州ARxAI黑客松夺冠经验分享

杭州ARxAI黑客松夺冠经验分享

原创
作者头像
向瑶函
发布2025-11-18 20:17:52
发布2025-11-18 20:17:52
76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AI)

特别感谢Fenny、曦曦、开云、晟维、Kammy这5位伙伴的共同奋斗。

我们的【ADHD AR干预系统】在2025杭州ARxAI双引擎黑客松的AR赛道,以总分第一夺冠啦

我拥有一群最棒的队友
我拥有一群最棒的队友

今天也是借此机会,想和大家认真探讨一下“黑客松”这个话题。

我对黑客松的理解,其实就是3个关键词:需求、团队、MVP

这三个关键词串起来组成一句话就是:“黑客松是一场根据用户真实需求,组建愿意满足这个需求的团队,现场打造MVP的比赛。”

可能有伙伴要问:“黑客松不是要现场开发一款技术产品吗?为什么你的关键词里面没有‘技术’?”

是的,这也就是我要讲的第一个话题:我们该如何看待技术。

杭州黑客松比赛的选手大合照
杭州黑客松比赛的选手大合照

一、我们该如何看待技术

我发现身边有很多想参加、但是又不敢参加黑客松的伙伴,顾虑都是一样的:

我没有这个比赛要求的技术,也没做过类似的项目,我能参加吗?

似乎技术是参加黑客松的一个很大的门槛,但我个人的经验发现——

如果一个黑客松团队发现项目“存在技术瓶颈”,那很可能不是成员技术实力不强,而是产品的大方向错了。

就比如说我就团队的【ADHD AR干预】系统请教过Rokid的郝棒老师:

“老师,目前我们项目的AR手部捕捉无法做到高精度的实时手势识别,导致我们交互动画有延迟,这个技术难题要怎么攻克?”

Rokid郝棒
Rokid郝棒

老师的回答我至今都记得:

“你不能把产品的问题丢给技术,你更多要想的是怎么基于现有技术方案去满足用户需求。”

后面这个问题我们是通过采用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当模型,来让这个交互的视觉延迟看起来没那么大。

后面是用了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当模型,来降低用户在视觉上感知到的延迟

这个思路最好的例子是独立游戏开发,没法卷画质,那就干脆简化画面
这个思路最好的例子是独立游戏开发,没法卷画质,那就干脆简化画面

当然,我更建议存在“技术焦虑”的伙伴,别想那么多,不要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来报名参赛就行。

因为绝大部分黑客松都有报名审核环节,最懂比赛的肯定是主办方,只要你通过了主办方的参赛资格审核,就代表你是适合这个比赛的。

反正报名失败没惩罚,报名成功就有免费食宿
反正报名失败没惩罚,报名成功就有免费食宿

就像我们团队,很多伙伴对技术的了解更多是基于Vibe Coding工具,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时候是无法离开AI,自己独立编写代码的。

包括【杭州AI工坊】给到的参赛选手画像也显示出,我们不是技术实力最强的团队。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夺冠,因为我们不一定懂技术,但足够懂用户“需求”。

这也就是我想要讲的第二个点——用户需求到底是什么。

二、用户需求到底是什么

我们团队在黑客松第一天中午成立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为是临时组建团队,导致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项目来的,每个人都想做自己的项目,团队在方向上很不聚焦。

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趁大家聚在一起中午吃饭的时候,开了一个简单的需求评审会。

现场每个人需要讲自己的项目“解决了什么市场需求”和“它相应的技术实现难度”。

我们团队一起吃饭的照片
我们团队一起吃饭的照片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会,其实有一些伙伴就会发现,他想做的项目更多只是“他觉得用户会喜欢”,而非有真实用户的案例表达对这个项目的期待。

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问一个问题就行:“假如你的项目做成产品已经在卖了,你会花多少钱购买?你会用多久?”

毕竟,如果做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想买,都不想用的话,怎么能指望用户会喜欢呢?

至于如何确定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是“真需求”还是“纯自嗨”,这个太复杂了,我没法写清楚。

不过,我这里还是有2点个人经验给到大家:

一是最好是根据你自己在真实生活中的痛点去做产品,因为你自己的生活场景中遇到的问题,你就是最真实的用户。

虽然不能保证别人也有同样的问题,但做出来的产品,能解决你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

黑客松评委正在试用我们的产品
黑客松评委正在试用我们的产品

二是需求尽可能垂直,因为越垂直的需求越好实现,并且因为市场很小,很可能没有什么竞品。

发掘垂直市场,可以简单理解为“加前缀”,比如我想做一款“大学生学习产品”

面向怎样的“大学生”呢?“理工科大学生”;

面向怎样的“理工科大学生”呢?“想要学习先进技术的理工科大学生”;

是怎样的“学习产品”呢?“实操为主的学习产品”;

是怎样的“实操为主的实习产品”呢?“以短期竞赛类的实操为主的学习产品”。

于是,经过这样一轮垂直需求的梳理,咱们的黑客松就诞生了。

咱们黑客松还有一类用户:管不住嘴的开发者
咱们黑客松还有一类用户:管不住嘴的开发者

我们大致确定了“需求”的方向之后,就可以开始组建“团队”了。

三、团队凝聚力比团队能力更重要

“团队”一直是我认为黑客松里面最难处理的点,因为磨合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像那种平常的公司招人都要花好多心思做团建,怕你还没在公司混熟,就辞职了。

更何况是这种还要连续工作10小时,甚至通宵的比赛,团队磨合不行很容易导致队员跑路。

所以我在其他黑客松更多是Solo参赛。

不过这次有幸加入了一个超级棒的团队,还当上了队长,正好之前工作也是做技术线管理岗的,可以简单讲讲我对团队建设的一些理解。

我们团队在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我们团队在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我个人觉得团队成员中,能力其实是不应该被过分看重的,因为能够愿意抽出2天周末时间来参加黑客松的,都不是等闲之辈,现场学习速度很快的。

最重要的是,那种能力极强的大佬,往往自主性都很强,大都要么当团队负责人,要么单干。

也就是说想要让他们作为团队成员去配合队伍,其实是很难的。

与其找到一个顶尖的大佬,努力让整个团队去适配他;

还不如找到实力可能不是顶尖,但是很团队的一个人,把他培养成顶尖大佬,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当然,有没有“实力很强,又很团队”的无敌大佬呢?有的,兄弟有的,这种一般在评审席或者是赛事主办方团队。

第一排的都是评委大佬
第一排的都是评委大佬

除此以外,我觉得整个团队中最需要在意的除了“项目进度”,其实还有“团队的凝聚力”。

这个概念类似“企业文化”,代表着说“在这个团队工作会让人变得怎么样”。

我是觉得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玩意儿,打造思路是要遵循“从上往下”的。

也就是说,你希望团队伙伴是怎样的工作状态,你本身作为负责人就得展现出这样的精神面貌。

比如我其实是个内向的人,加上INTJ的性格类型,本身是不太喜欢闲聊的。

但我在吃饭的时候,会多去跟大家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讲讲段子,是因为我希望给大家传递出的印象是“大家一起共事是轻松和愉快的”。

可能有些伙伴会觉得这没什么,毕竟咱们都是理性大于感性的极客,问题是哪怕搞科技的极客,他也是人。

只要是人,就终归是有情绪价值需求的。

类似这种“仪式感” 看似没啥用,但也是打造凝聚力的一环
类似这种“仪式感” 看似没啥用,但也是打造凝聚力的一环

找到了正确的需求大方向,打造了一支“创客铁军”,其实最后一步的MVP(最小可行化产品),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先做一个垃圾出来

黑客松给到的开发时间,看似2天很充裕,但如果大家有真正做过产品,会发现其实是很短的。

一款极其简单的产品,从ideal到发布,最少也得要花1周时间。

这种情况下就得坚持一个思路:只要产品能运行基础功能就行,剩下的功能,尽最大限度能砍就砍掉不做,这就是最小可行化产品,也就是MVP。

一个产品无论前期花费了多少心血做UI、做交互,只要它本身是没跑通的状态,那就是评分没有完整项目高。

再加上黑客松开发过程中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先做一个能够提交的最粗糙版本以应对不时之需,远比一步一步完善,直到做出完美产品好。

我们团队最终路演的照片
我们团队最终路演的照片

因此,先做一个垃圾出来,哪怕它再难看,它也是一个作品。

以上的话就是我对黑客松需求、团队、MVP三大板块的理解了,有问题欢迎大家评论区交流。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我们该如何看待技术
  • 二、用户需求到底是什么
  • 三、团队凝聚力比团队能力更重要
  • 四、先做一个垃圾出来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