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Nat. Commun. | 大规模人类毒性基因组学资源助力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预测

Nat. Commun. | 大规模人类毒性基因组学资源助力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预测

作者头像
DrugOne
发布2025-11-17 21:07:43
发布2025-11-17 21:07:43
9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DrugOneDrugOne

DRUGONE

药物诱导性肝损伤(DILI)仍然是药物研发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不仅威胁患者安全,还导致临床试验失败和药物撤市。研究人员构建了 ToxPredictor,一个整合 人源初级肝细胞 RNA-seq 转录组数据和 药代动力学数据的毒性基因组学预测框架,用于评估剂量分辨的 DILI 风险和安全边界。

该框架的核心是 DILImap —— 迄今规模最大的 DILI 专用 RNA-seq 数据库,包含 300 种化合物、多个剂量梯度。在盲测验证中,ToxPredictor 在 100% 特异性下实现了 88% 灵敏度,优于所有现有方法。它成功提前识别多种近期在临床三期中因肝毒性失败的候选药物,如 Evobrutinib、TAK-875 和 BMS-986142,这些风险曾被动物实验忽视。

除了预测能力,ToxPredictor 还能揭示导致肝毒性的分子机制,提供决策级安全信息。相比传统 3D 模型的单终点 readout,转录组学提供多维系统层面的肝细胞响应,捕获多种 DILI 机制。作为 AI 药物研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表明:毒性基因组学是提升药物安全性的一条可扩展、可操作的重要路径,为解决毒理学中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方案。

药物诱导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研发晚期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每家大型药企每年因此损失可达数亿美元。DILI 的临床发生率极低(通常 <1/10,000),导致临床试验难以捕获真正风险。动物模型能识别的 DILI 药物不到一半,使其成为药物撤市的主要原因。

DILI 的机制复杂,包括剂量相关的本征毒性与不可预测的特异体质型(idiosyncratic)反应,并受基因背景、环境、健康状况影响。当前缺乏可用于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传统定量构效关系(QSAR)、体外细胞毒性、3D 肝模型等手段均仅反映低维 readouts,无法捕获完整分子层面变化。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系统性读取肝细胞响应、揭示机制并具备高预测性能的方法来解决 DILI 检测的关键难题。

方法

研究人员采用机器学习驱动的毒性基因组学策略,通过解析药物暴露(24 小时)后人源初级肝细胞的 RNA-seq 转录组变化,提取差异基因与通路的激活模式,并与临床 DILI 标签结合,用于训练预测模型。

DILImap 数据库包含 300 种化合物、多个浓度梯度,在确保细胞活性和 RNA 质量的前提下生成差异表达与通路富集特征。利用这些多维路径特征输入机器学习模型(最终选择随机森林),得到剂量分辨的 DILI 概率,并结合临床 Cmax 建立安全边界(Margin of Safety,MOS),用于风险分类与机制解析。

结果

DILImap:首个大规模人类毒性基因组学 DILI 数据资源

研究人员构建了目前规模最大的 DILI 专用 RNA-seq 数据库,包括:

  • 300 个化合物(DILI 阳性、阴性、特异体质型等)
  • 4 个 RNA-seq 测试浓度
  • 人源三明治培养的初级肝细胞(PHH)
  • LDH/ATP 活力检测 + IC10 剂量筛选
  • 24 小时暴露用于捕获早期转录调控变化

数据严格质控(RNA 计数、线粒体比例、重复一致性等),并基于 DILIrank 与 LiverTox 进行分类,同时构建独立盲测数据集(51 个化合物)。

ToxPredictor:基于通路层级特征的 DILI 风险预测模型

ToxPredictor 通过:

  • 差异表达分析(DESeq2)
  • WikiPathways 富集分析(FDR 调整)
  • 剂量分辨的通路活化模式

训练出可预测 DILI 概率的模型。

最终采用 30 个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策略,在盲测中达到:

  • 88% 灵敏度
  • 100% 特异性
  • MOS(安全边界)阈值 = 80,被证明可区分高/低风险药物

该模型还能输出剂量依赖的 DILI 概率曲线,支持早期研发布局。

对同靶点 NSAIDs 的机制解析:揭示不同的 DILI 风险谱

三种 COX-2 NSAIDs 展现出完全不同的 DILI 风险:

模型揭示关键机制:

  • 脂肪酸代谢紊乱
  • 氧化应激
  • 药物代谢酶激活
  • 胆汁酸调控异常

这些特征帮助解释为什么机制相似的药物会有不同的肝毒性。

DILI 中关键通路与基因的系统性识别

模型识别出与 DILI 风险高度相关的通路,包括:

  • 氨基酸代谢紊乱
  • 脂肪酸生物合成与 β-氧化受阻
  • 色氨酸代谢
  • 铁死亡(ferroptosis)
  • PXR/CAR/FXR 核受体调控
  • 胆汁酸稳态

最常上调基因涉及:

  • 药物代谢:CYP1A2、AKR1C1/2/3…
  • 氧化应激:TXNRD1、HSP90AA1…
  • 脂质调控:SREBF1、FADS2…

最常下调基因涉及:

  • 肝功能标志:ALB、APOA1、UGT2B10…
  • 线粒体功能:CPS1、ECHS1…
  • 氧化还原:CAT、GNMT…

这些早期信号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

模型成功提前识别近期三期药物失败:真实世界验证

模型预测并成功“预警”多种临床失败药物:

相比之下,JAK 抑制剂 Tofacitinib、Upadacitinib 被正确预测为低风险。同时,模型的剂量依赖曲线可用于推荐安全剂量范围。

全面对比:ToxPredictor 超越所有前沿 DILI 预测模型

对比对象包括:

  • 3D 肝模型
  • HCI 高内涵成像
  • LDH/ATP 细胞毒性
  • BSEP、GSH 加合物等机制实验
  • 最新结构-基深度学习模型(TxGemma、DILIGeNN、DILIPredictor)

结果显示:

  • 结构模型特异性极低(20–37%)
  • 3D 模型在已知机制上有效,但难以规模化
  • ToxPredictor 在灵敏度、特异性、可扩展性均居首
  • 对特异体质型 DILI 检出率最高(44%)

机制广度+剂量分辨能力使其性能显著领先。

讨论

研究人员展示了毒性基因组学结合机器学习在 DILI 预测上的重大突破。通过系统级转录组数据,能够捕获传统模型无法检测的早期应答与广泛机制。

该方法优势包括:

  • 剂量分辨预测 vs. 传统二元分类
  • 捕获多类 DILI 机制,包括特异体质型
  • 高通量、可扩展性强
  • 适合集成到现代 AI 药物研发平台

同时仍有局限:

  • 难以完美模拟遗传多样性
  • PHH 2D 体系难以重建免疫细胞等相互作用
  • 24 小时时间点可能遗漏慢性反应
  • 数据库仍受已有 DILI 机制覆盖度限制

未来方向包括:

  • RNA-seq 与 3D 肝-芯片整合
  • 多组学(蛋白组、代谢组)融合增强机制解析
  • 将结构信息与通路扰动联合建模
  • 构建 DILI 调控网络模型

随着更多毒性基因组学资源融入药物研发,预计将显著减少肝毒性事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整理 | DrugOne团队

参考资料

Bergen, V., Kodella, K., Srikrishnan, S. et al. A large-scale human toxicogenomics resource f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prediction. Nat Commun 16, 9860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5690-3

内容为【DrugOne】公众号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11-1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DrugAI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