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AI时代的个体思维进化-从系统思维到第一性原理

AI时代的个体思维进化-从系统思维到第一性原理

作者头像
人月聊IT
发布2025-11-17 10:03:12
发布2025-11-17 10:03:12
1130
举报
图片
图片

Hello,大家好,我是人月聊IT。今天接着聊思维方面的内容。先从系统思维聊起,然后再聊下第一线原理的核心逻辑。

首先还是先聊下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 = 组件 + 组件间关系 + 原则范式

系统思维本身不难,但是一看这些书的时候容易感觉到要学习系统思维方法很难,特别是环形正负反馈回路的构建和拓展,我们一开始学习系统思维最容易的就是陷入到这些方法和工具里面去,而忽视了系统思维本身的应用场景和思考模式。

对于系统,在这里简单谈下个人的理解,系统是由多个部件或组件,多个类别的工作或活动,多个影响因子等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这些子部件或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抑制和促进,正反作用,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理解了这点,那么系统思维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清楚了,即需要找到这些子部件或影响因子,然后再找到这些影响因子之间的正反作用关系,有了这个为基础才谈得上环形思考和闭环回路的构建。

那么系统思考本身又应该如何,如果简单的将系统思维说为需要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那系统思考本身又陷入了思维层面而不是方法层面。我们需要的还是系统思维的一个可操作方法的落地。对于《系统思考》一书详细介绍了方法,但是是偏问题驱动入手的,而真正的系统思维则应该从理解系统入手。

如何才能够理解系统,这和结构化思维的很多方法和思路一样的,要理解一个复杂的系统则需要首先到这个系统进行分类和分解,将大系统分解为子系统或更小的单元,再来分析各个组成单元之间的关系和制约。系统本身的分解类似于一种思维导图方式的树状展开,但是这个展开往往只是第一个步骤,前面已经谈到过,对展开后的部件或因素再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包括我原来一直在强调,为何系统思维是思维发展的要给高级形式,因为系统思维融入了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核心思想。形式逻辑更多是线性的推理逻辑,而辩证逻辑则是一种建立组件间相互关系和约束的逻辑,两者融合起来就形成了点线到网状思维结构的转换。

第一性原理 = 空间 + 时间 + 逻辑

首先我认为第一性原理要放到系统思维下面。

亚里士多德定义的第一性原理是指一个系统中不能再被追问或推导的、最根本的、不证自明的起点或前提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有知识和科学( epistémē)都基于证明性的推理(比如三段论)。但任何证明都需要从某些前提出发。如果你为每个前提都去寻找它的前提,就会陷入“无限回溯”的困境,永远无法真正开始推理。因此,必须存在一些最初的、不需要被证明的前提。这些就是第一性原理。它们是推理的绝对起点,是所有后续知识的基石。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发现第一性原理就是和康德谈到的先验知性很类似,而康德的先验无需证明的知识恰好就是空间,时间,数和十二范畴逻辑。因此将第一性原理简单总结为空间+时间+逻辑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是不断的演绎泛化过程,有基础的公理和定理,逐渐推到出各式各样的公式定理,有最初的只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到演绎泛化到成千上万的分支学科。而探寻第一性原理实际是一个朝前不断抽象的过程,正如一颗大树,我如何从树叶树枝等追本溯源,找寻到最基本的根节点,这个根可能就是第一性原理。

而这个根实际是反二元对立的,是一种天然的融合,类似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这个根你去泛化演绎的时候出现了是非对错,出现了二元对立。同时二元对立的不断分裂和泛化演绎出了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科,而这些东西你是没有办法穷尽的。简单来说就是你越向树干和根节点抽象,那么你越容易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而对于形式逻辑,包括后续哲学的认识论,本质是构建在二元对立思想上面,有了是非对错,概念形成了命题,形成了推理逻辑三段论。形成了大量的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细分知识和经验。有了这个东西,你在进行演绎泛化的时候就容易了,因为你不需要从0到1,而是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面。找到大前提,小前提就可以了。大前提意见是细分知识,细分学科的前人经验。

但是越是这样又出现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你更多只能在前人基础上演绎推理,虽然得出新结论,但是很难得出新知识;可以有创新,但是都是微创新,难以突破前人的思维知识约束。而你要颠覆式的创新,从0到1的突破性的创新,必须是要回归到本质的根节点,越是抽象,你后续泛化时候创新的可能性才越大,类似马斯克的很多突破性创新基本体现了这个思路。如果都是按前人思路,那么最多也就是微创新和修修补补。

最后总结:

系统思维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思考方式,让你能够动态发展的眼光,从空间时间多个维度,从整体局部,从外在到内在约束整体性的思考问题。在AI出来后,我们很容易变成了一个问题提出者,而不是问题思考者。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我们可以锻炼系统思维能力。

跨领域类比,本质又是系统思维能力的应用,实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映射,形成知识网络。其次是抽象思想,为何谈抽象思想?还是拿一颗树来举例,最末端的叶子和叶子之间有无关联?实际是没有的。但是朝前追溯和抽象,到了树干这个地方就融合在一起,建立了连接。因此抽象是构建跨领域类比的关键。记住这句话。

第一性原理思维,是真正人类能够颠覆式创新的关键,这个能力也是计算机,也是AI无法具备的关键能力。而第一性原理思维不适合所有的普通人。原因就是我前面谈到的,越是抽象到最底层,那么你演绎泛化的适合你的推理逻辑和步骤就越多。大部分人来说更希望能够直接应用前人的经验进行后续推理。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真正缺的是归纳和抽象逻辑,而非演绎逻辑。

越从叶子朝树根走,或者说越抽象,你越容易完成自我知识的跨领域融合工作。真正做到触类旁通,所有知识体系融合为一个大的整体。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10-2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人月聊IT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