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设就绪慢是相较于 CPU 来说的,它本身是很快,我们感知不到。 IO的拷贝很快的,慢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等上,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从“等”下手,去解决IO慢的问题。
IO 效率高?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越大,IO 效率越高。
下面讲解的五种IO模型,我们从一个钓鱼例子引入:

张三钓鱼的例子就是阻塞IO,它的特点是在内核将数据准备好之前,系统调⽤会⼀直等待。所有的套接字,默认都是阻塞⽅式。阻塞IO是最常见的IO模型。如下应用程序与内核的交互:

⾮阻塞IO:如果内核还未将数据准备好,系统调⽤仍然会直接返回,并且返回EWOULDBLOCK错误码。
⾮阻塞IO往往需要程序员循环的⽅式反复尝试读写⽂件描述符,这个过程称为轮询。这对CPU来说是较⼤的浪费,⼀般只有特定场景下才使⽤。

阻塞和⾮阻塞关注的是程序在等待调⽤结果(消息,返回值)时的状态。
文件默认情况下就是阻塞IO不用我们去修改,那么我们想要设置非阻塞IO要怎么做呢?
open打开时添加O_NONBLOCK标准位即可。
如果在文件打开之后想要设非阻塞IO呢?fcntl,需要包含头文件unistd.h和fcntl.hint fcntl(int fd, int cmd, ... /* arg */ );参数:
fd:文件描述符(如 ```socket``、普通文件等)。cmd:控制命令(如 F_GETFL、F_SETFL等)。 F_GETL:获取当前文件描述符的标志,如 O_RDONLY、O_NONBLOCK等。F_SETFL:设置文件描述符的标志。arg:可选参数,取决于 cmd。返回值:
状态标志符,F_SETFL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都返回-1。-1,并设置 errno(如 EBADF 无效描述符)。获取原标志符:int fg = fcntl(fd,F_GETFL);
设置O_NONBLOCK标志位:fcntl(fd, F_SETFL, fg | O_NONBLOCK)
我们以read为例,当将文件设为非阻塞后,我们再去读取数据,即使数据没就绪,也不会把程序挂起,而是直接返回一个小于0的结果继续往下执行。所以数据并不一定一次read就读取到,需要我们反复去read,也就是轮询。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read失败返回值小于0,因为数据未就绪返回值也是小于0,那么我们怎么区分呢?其实这两种结果都有不同的erron错误参数,到时候拿erron去匹配就行,即:
EWOULDBLOCK或EAGAIN:都表示数据未就绪。因为历史版本原因所以有两个版本,它们的值都是11,任意使用一个即可。EINTR:因信号中断导致的读书失败。测试示例:
#include <fcntl.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fd = 0;
//获取标志符
int fn = fcntl(fd, F_GETFL);
//增加O_NONBLOCK并设置
fcntl(fd, F_SETFL, fn | O_NONBLOCK);
int count = 0;
while(1)
{
char buffer[1024];
int n = read(fd, buffer, sizeof(buffer)-1);
if(n > 0)
{
buffer[n] = '\0';
cout<<buffer<<endl;
sleep(1);
}
else if(n < 0)
{
if(errno == EAGAIN || errno == EWOULDBLOCK)
{
cout<<"文件未就绪..."<<endl;
sleep(2);
}
else if(errno == EINTR)
{
cout<<"信号中断..."<<endl;
continue;
}
else
{
perror("read fail\n");
break;
}
}
else
{
break;
}
}
return 0;
}信号驱动IO:内核将数据准备好的时候,使⽤SIGIO信号通知应⽤程序进⾏IO操作。

工作流程
sigaction系统调用,建立针对特定信号(通常是 SIGIO)的信号处理程序。在这一步,进程告知内核,当特定的 I/O 事件发生时,应该触发哪个信号处理函数。fcntl 系统调用的 F_SETOWN命令设置属主为当前进程 )。这一步确保内核知道当 I/O 事件就绪时,应该向哪个进程发送信号。SIGIO )。SIGIO 信号后,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转而执行之前注册的信号处理程序。在信号处理程序中,通常会调用诸如recvfrom 这样的函数来读取数据。在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的应用缓冲区期间,进程会阻塞(这是信号处理函数内部执行具体 I/O 操作时的阻塞 ),直到数据拷贝完成。IO多路复用允许单个线程/进程同时监控多个文件描述符(如套接字、管道等)的 I/O 事件,并在任一描述符就绪时进行读写操作。它是高并发网络编程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I/O 处理机制,它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了传输效率,而其他四个只是在利用等的时间而已,并没有提高IO效率。

核心思想
select、poll、epoll)一次性注册多个文件描述符,由内核通知哪些描述符已就绪(可读/可写/异常)。 关于IO多路复用的很重要,涉及select/poll/epoll,有繁多的细节和复杂的底层逻辑,统一放在下一章进行讲解。

核心思想是 “发起 I/O 请求后立即返回,由内核完成所有操作(包括数据拷贝),并通过回调或信号通知进程结果”。与同步 I/O 不同,进程无需等待 I/O 完成即可继续执行其他任务,真正实现 非阻塞 和 完全异步。
异步IO特性
IO模型 | 控制方式 | 优势 | 劣势 |
|---|---|---|---|
阻塞 I/O | 进程阻塞等待数据 | 编程简单 | 无法并发处理多 I/O |
非阻塞 I/O | 轮询检查数据是否就绪 | 可同时处理其他任务 | 轮询消耗 CPU |
I/O多路复用 | select/epoll | 统一监控 | 高并发支持 |
信号驱动 I/O | 内核信号通知 | 无轮询,延迟低 | 信号处理复杂,不适合高频场景 |
异步 I/O (AIO) | 内核完成所有操作后回调 | 真正的异步,全程无阻塞 | 实现复杂,部分系统支持不完善 |
非常感谢您能耐心读完这篇文章。倘若您从中有所收获,还望多多支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