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产品设计讨论会上,一位项目经理坚持认为移动应用只需漂亮的界面就够了,结果产品上线后,尽管视觉吸引人,用户的流失率却居高不下。直到UX设计师介入,重新梳理并改进了复杂的操作流程,关键数据才得以改善。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我们的工作中上演。它反复提醒我们,一个产品的成功,远不止于其外表的华丽。它背后,是用户体验(UX)与用户界面(UI)这两个领域深度协作、相辅相成的结果。然而,即便在这个行业,“UX”与“UI”也常常是被混淆、被误解最严重的一对概念。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厘清这两个概念,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内涵与彼此的关系。
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必须先直面并破除那些阻碍我们正确理解的、流传已久的误区:
错!这是最根本的错误。它们是产品开发中两个独立的专业环节,关注点截然不同。
UX设计主要关注产品“如何运作”,如何系统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UI设计则专注于产品的“视觉呈现”,如何让用户赏心悦目。
错!这过于片面和标签化。一个优秀的UI设计师需要负责构建完整的视觉体系,包括颜色方案、按钮形状、字体细节等,远不止美化图标。
同样,一个有效的UX设计也绝非停留在抽象的调研报告,它必须能落地到具体的、可被感知的界面和流程之上。
错!这是一个无效的问题。就像问一辆车的“发动机和外观哪个更重要?”一样,答案不言而喻。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产品的最终成败。没有良好UX的产品是“残次品”,而没有良好UI的产品则可能是“毛坯房”。
为了让理解变得更直观,我们不妨跳出软件和屏幕,用一个生活化的场景来解构这两个概念——开一家餐厅。
它是一连串“交互”和“流程”的总和,关心的是“过程”和“感觉”:
它是你看到、摸到、听到的一切,关心的是“形态”和“美感”:
一家餐厅,即便装修得如同艺术馆,菜单设计堪比画册(UI极好),但如果上菜要等一小时,服务员对你爱答不理(UX极差),你绝不会再去第二次。
相反,一家装修朴素的小店(UI及格),但菜品惊艳、流程顺畅、服务周到(UX极好),大概率会成为你愿意反复光顾的“宝藏小馆”。
将这个逻辑映射到我们熟悉的互联网产品上,我们会发现更多生动的案例,它们清晰地展示了UX与UI的四种组合关系。
我们可能都见过一些年代久远的政府或学校内部网站。它们不仅界面混乱、视觉风格停留在上个世纪(UI差),而且信息架构不明、操作流程繁琐、兼容性极差(UX差)。
这类产品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功能存在外,几乎没有任何用户留存的可能,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早已没有生存空间。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一些概念设计或过于追求艺术感的产品中。想象一个天气应用,它用极其炫酷的动画和粒子效果来展示天气变化,视觉上令人惊叹(UI极好)。但为了维持这种美感,它把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湿度、风力等关键信息隐藏在需要长按、滑动等复杂手势才能触发的菜单里。
用户为了查看最核心的信息,需要经过一番探索和学习,完全违背了天气App“快速获取信息”的初衷。这就是典型的好UI无法拯救坏UX的案例,产品最终因其可用性差而被用户放弃。

典型的例子是全球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以及早期版本的Reddit论坛


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如今头部应用的标配。以爱彼迎Airbnb为例:

要真正理解UX,我们需要知道它并非一个抽象的感觉,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流程。其核心基础主要包括五个层面:







理解了这些案例和核心基础后,我们再来看UX和UI设计师在工作中的具体分工,就会有更深刻的体悟。

一个成功的产品,必然需要优秀的UX设计为其打下坚实易用的基础,再通过精致的UI设计为其披上美观诱人的外衣。
UX是骨,UI是皮
两者深度融合,才能创造出用户既爱不释手,又用得舒心的伟大产品。
正如交互设计之父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所解释的那样:
“(只关注)用户界面和可用性太狭隘了。我想涵盖一个人对于一个系统的所有体验方面,包括工业设计、图形、界面和物理交互。”
现在,相信你已经可以清清楚楚地告诉别人它们的区别了。
思维模型推荐🧠点击下方卡片👇🏻查看全部内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