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参加了香港金融科技节,恰逢Finternet 2025亚洲金融峰会,就一块凑个热闹。我是支付行业的,那就聊聊跟支付相关的一些感悟。
我还想保命,所以有些事不能讲得太明白,懂得都懂。
1. 如果要我说一个印象最深的词,就是Tokenization(代币化)。所有人的交谈中,每三句话就要蹦出一个asset、on-chain、RWA、tokenization,好像离开这些就不知道该怎么交谈了。
2. 就隔一个关口,两边的氛围大相径庭。深圳也算是一个创新之都,但最近面对web3这一波浪潮噤若寒蝉,甚至有些交流活动都不得不叫停;但昨天我刚过关口,上了香港地铁,就看到电视广告上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谈香港金融的未来,资产代币化仍是关键词。
3. 我觉得web3未来的格局会在3年内定下来,这个时间窗口非常小。发币的、做钱包的、做资产托管的、做交易的、做安全的、做合规的、做链上基础设施的,完整的产业链都可以在展会上看到,而且每一块都已经有相当有实力的参与者冒头,有些搁一年前我甚至都没听过。这个世界进化的速度超乎想象。
4. 我打心里觉得我们不能参与其中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当然聪明人已经开始布局了,我指的是大环境) 过个三五年大局已定,说什么都晚了。应该要稍微更Open一点,东方大国不太缺聪明又勤奋的人,有些事放开了去做,反而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解决。
5. 现场的氛围很热烈,但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带动起来的。台上的人都在释放积极的信号,因为他们讲好了故事才能吸引更多后来者壮大生态。我也毫不怀疑web3的前景,但我们仍需看到这事的另一面,正如一位大佬所说:most of the people don't even know what is encryption。这个行业现在就好像是一小部分人冲的很快,远远地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面,跑在前面的这一波人回头一看,怎么没人跟上呀?最可怕的事情是你的客户看不懂你所讲的故事,这种割裂感在web3领域尤其明显。
6. 后来我又一想,这不正是如我这样的知识博主存在的价值吗?原来我正从一个旁观者,到追随者,到现在已经是这个行业的践行者。我希望能不辜负所有读者朋友们。
7. 关于传统法币支付,许多同行朋友们都表示,空间已经压缩到非常小了。东南亚属于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但为了保住客户,有时候不得不贴钱去做;欧美有一堵隐形的墙,不是那么容易能进去;非洲的基础设施比脸都干净;拉美属于艺高人胆大,谁愿意做谁做。这样的背景下,与其在链下死磕,不如到链上寻找一些弯道超车的机会。所以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向链上支付转型。
8. Last but not least, I'm going to learn English, literally.